今年以來,泗縣廣大農村積極構築農家書屋精神文化空間,打造書香四溢的“精神充電站”,通過“小陣地”蓄積“大動能”,有效豐富廣大群眾精神世界、助力文明鄉風建設,為鄉村社會治理注入源源不斷的文化活力。
融合共建 空間功能多元化
泗縣建立“縣級指導+鎮域統籌+集體支持+社會援助”四級共建體系,縣委宣傳部、縣政協、縣文旅局等單位聯合下沉一線對農家書屋功能設施建設提供全方位指導,在各鎮自助統籌下,各村結合地方文化稟賦、公共空間實際、集體經濟狀況等情況,因地制宜自主完善功能設施和物資採備。
此外,通過鏈結高校、企業、社會組織等力量,進一步強化資源保障“硬支撐”,為農家書屋提供更多個性化支持、拓寬了功能邊界,實現“書屋+”跨領域融合。來自南京審計大學、安徽理工大學等高校誌願者團隊,將農家書屋作為暑期實踐活動陣地,運用專業知識技能,開展圖書分享、農技科普、托幼課堂等服務。
黃圩鎮開啟“書屋+互聯網”模式,運用數字化技術打破空間局限,村民掃碼登錄“超星圖書館”即可享受海量雲端書籍閱覽。瓦坊鎮王集村推行“書屋+勞動”,以農家書屋為平台,聯合當地農耕文化館,打造集“讀、講、做、悟”於一體的“田園書屋”,累計接待學生近500人次,開展以“走進田園·感知農耕”主題的研學活動10余場,學生們在讀書和勞動中感悟厚重的農耕文化,繪就“書香與谷香共融”的鄉村文化圖景。
效益發揮 精神文明生態化
泗縣丁湖鎮春韓村農家書屋裏,浪漫美好的氛圍提前來到,該鎮暢享文藝宣講隊的志願者為村民們獻上“七夕·傳統文化知識”快板和戲曲名段《天仙配》等傳統節目,同時宣講移風易俗政策,村民們在沉浸式體驗七夕佳節文化魅力的同時,加深了對文明婚嫁、彩禮減負等現代觀念的理解。
農家書屋作為農村“文化會客廳”,讓濃郁書香融入了鄉村精神文明,以全域化分佈態勢,構築起鄉村文化新生態。一週七天“不打烊”的開放服務不僅方便群眾汲取精神養料,更向社會傳遞了“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的文化“正能量”。不僅如此,小小的農家書屋,在許多行政村成為“文藝+政策”宣講的主陣地、倡導移風易俗的“小舞&”,召開“板凳會”等群眾議事活動的“小平台”,各類文化惠民和議事活動的輪番舉辦,讓書屋氛圍“活起來”,共治活力“聚起來”。
適老宜幼 為民服務便利化
近日,在草廟鎮草廟村農家書屋,一場“童心手作 妙‘布’可言”的活動,激發了孩子們的想象和動手能力,定格親子交流的溫馨時刻。在泗縣開誠心理服務中心志願者老師的指導下,家長和孩子們圍坐一起,巧手裁剪編織“不紡布包”,用一針一線縫牢“愛的陪伴”。
泗縣將農家書屋打造成關愛老幼群體的“暖民心”工程,一方面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了文化汲取與交友談心的場所,成為老年人走出家門口、離開棋牌桌的另一個好去處。另一方面也助力農村孩子享有優質資源,成為農村孩子們託管與成長的“校外課堂”。
暑假以來,全縣農村地區借助大學生“三下鄉”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等契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託管教育活動,從“紅色故事分享”到“手工DIY製作”,從“親子關係輔導”到“音體美興趣培養”,農家書屋充滿了童年歡樂,成為孩子們暢游知識海洋、感受愛心滋養、放飛天真童夢的樂園。作為惠民工程的橋梁,農家書屋聯通千家,溫暖群眾心房。(徐寶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