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城市義警隊隊員乘坐衝鋒舟,守護游客安全。
2023年度群眾安全感、對政法機關執法工作滿意率程度指數雙雙位列全省第1,連續16年保持全省前列;2023年度平安建設考核排名全省第4,連續多年保持全省第一方陣前列;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市、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均首創首成;順利完成全國“提升公民法治素養工作”試點任務……
“成績單”的背後,是宣城市政法系統持續抓好《中國共産黨政法工作條例》和貫徹落實《維護社會穩定責任制規定》而結出的纍纍碩果,用實幹實績實效,讓更高水平的平安宣城、法治宣城“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提升治理質效
夯實平安根基
近年來,宣城市委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聚焦主責主業,突出源頭預防,創新工作舉措,破解綜治難題,定期召開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專題會議,研究推動政治安全、意識形態、金融安全等10個領域風險隱患排查化解,常態化落實分析研判和風險評估機制,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確保社會大局安全穩定。
宣城市委政法委高度重視全市各級綜治中心建設,明確要求圍繞“黨委書記親自抓、政法委員直接抓、資源全整合、機制全融合”工作要求和“市級做專、縣級做精、鄉鎮做實”思路,持續抓好市、縣、鄉三級綜治中心規範化、實戰化建設,推動各級綜治中心工作進一步提質增效。
擬定《宣城市平安建設工作清單化管理規定》,明確重大案事件、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命案防控、典型經驗做法等17項負面清單,亮紅線、明底線,讓責任真正落到實處。對工作重視不夠、落實不到位、矛盾風險突出的地方和單位,明確嚴格運用約談、通報、重點管理、掛牌督辦、“一票否決”等手段進行問責。
充分汲取“六尺巷工作法”的經驗智慧,立足宣城實際打造“握手言和工作法”,培育“和”隊伍。採取政府購買服務、公益崗位安置等多種方式配齊“握手言和”專職調解員943人。按照“會調、能講、善總結”的標準,組建涵蓋生産經營、婚戀家庭等16個領域的“握手言和”調解專家庫。按照“縣統鄉管村用、多員合一、一員多能”的原則,劃分設置8113個“和”網格,配備網格指揮長860名、網格員11529名,最大限度整合黨建宣傳、矛盾化解、安全防範、公共服務、信息採集等功能,做到需求“一網”發現、隱患“一網”排查、問題“一網”解決。自全面推行“握手言和”調解工作法以來,全市法院民事案件受理數、公安糾紛類警情分別同比下降15.75%、8.37%,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
凝聚法治之力
護航高質量發展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過去的一年,宣城市政法系統立足職能,充分發揮法治的規範、引領和保障作用,從完善政策法規、深化體制改革、打擊違法犯罪、規範執法司法、拓展職能作用、健全監督保障等方面,精準發力、協同發力、持續發力,積極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努力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營造良好法治生態。
以實施“綜合查一次”改革為抓手,將跨部門、跨領域、跨層級多個執法主體的檢查事項“合併同類項”,明確牽頭部門、檢查內容、檢查依據、檢查頻次和比例等;公布“綜合查一次”事項清單,涵蓋食品、建築工程、貨車超限超載等22個重點執法領域,涉及69個事項;建立健全信息互通機制,組成聯合執法隊伍,實現“一支執法隊伍”進企業,有效解決入企重復檢查、多頭執法等問題。2024年以來,市縣兩級累計開展“綜合查一次”檢查827次,減少入企檢查1921次,市場主體受檢頻次同比下降69.9%。
為釋放和盤活企業資産及相關生産要素促進市場健康發展,2024年,全市法院審結破産案件94件,化解債務66.9億元。堅持善意文明執行理念,1350件案件通過活封活扣、兼併重組等方式盤活企業資産。開展“終本清倉”專項行動,全市法院共出清終本案件39111件,讓生效裁判“落地有聲”,努力打通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後一公里”。法院還開設涉企執行“綠色通道”,涉企執行案件執行完畢率和到位率雙提升,同時對主動履行義務、積極履行和解協議的252家企業進行信用修復,激勵企業誠信經營。
宣城市檢察系統立足檢察職能,全力維護群眾合法權益。重拳懲治危害食藥品安全犯罪。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依法提起公訴22人,辦理公益訴訟案件40件。充分發揮司法救助作用,加大“檢察藍”助力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專項行動。創新“上下一體”司法救助模式。2024年,共辦理救助案件104件110人,發放司法救助金184.8萬元;依法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2024年,全市兩級院對電信網絡詐騙及其關聯犯罪提起公訴242件559人。
深入推進常態化掃黑除惡鬥爭,堅持“一個不放過,一個不湊數”辦案原則,確保案件質效。2024年,宣城市檢察機關共起訴涉黑惡犯罪4件65人。
宣城公安執法辦案管理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按照“安全、規範、集約、智能、高效”的原則,着力打造偵查辦案一體化、服務保障全要素、監督管理無縫隙的執法辦案管理新模式。自2024年1月“中心”運行以來,累計審查違法犯罪嫌疑人7042人,實現刑事案件全部進“中心”,行政案件應進則進,未發生一起執法安全事件,未發生一起信訪投訴案件,未發生一起復議訴訟敗訴案件,實現了執法質量、執法效率、執法公正同步提升。
融合基層力量
共建共治共享
牽一髮而動全身,落一子而活全盤。
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發展壯大群防群治力量,營造見義勇為社會氛圍,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近年來,宣城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推進全市社會治安群防群治特別是義警隊伍建設,不斷培育和壯大平安類社會組織,進一步弘揚義警正能量、保障義警工作、規範義警活動,積極引導義警組織和廣大平安志願者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構建起了“黨委領導、公安牽頭、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群防群治格局。
目前,宣城市義警隊伍有139支14996人,相較於2021年增加了12000多人,相較於2023年,新發展義警增幅為6.61%。同時,在隊伍結構上實現了不斷完善,針對新形勢下任務需求,廣泛招募醫療護理、涉險救援、心理諮詢、輿情引導、信息技術、無人機控制等方面專門人才,專業義警隊員在全部義警中的佔比達到12%,為突發案事件處置提供了強力的專業支撐。年齡結構也進一步完善,既有經驗豐富的“60後”“70後”,也有年富力強的“80後”,更有朝氣蓬勃的“90後”“00後”,工作觸角也向各行各業不斷延伸,進一步打牢了平安建設工作的群眾基礎。
在作用發揮上實現了持續擴大,全市義警隊伍除了常規性參與開展治安巡邏、治安檢查、安全防範宣傳、群眾活動安保、護學崗外,更是報告各類治安隱患信息近5000條,參與排查化解矛盾糾紛近10000起,提供案件線索30條、協助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35人、協助破獲案件20起,動員了25萬群眾安裝反詐APP;專業義警直接參與化解複雜矛盾糾紛、救助多名溺水危難群眾、挽救5名輕生者的生命,開展了40場次專業心理義務諮詢活動。
現在,開展危機心理干預的宣州寧心義警、參與旅游景區防溺水救援的涇縣月亮灣義警、推動網絡健康發展的宣城論壇“網絡E警”、護航中小學生出行安全的郎溪德豐校車義警都在各自領域發揮着巨大作用。宣城義警隊伍作為全市社會治理的生力軍,不僅有效緩解了警力不足現狀,還用擔當溫暖了城市。
目前,宣城市各地按照“政府領導、公安牽頭、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原則,積極探索實踐,依據&&的《宣城市“江淮義警”組織及志願者管理實施辦法》,圍繞義警組織選人用人、組織架構、工作內容及日常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科學高效的制度規範。全市群防群治工作已經從“小盆景”變成共建共治“大風景”。(通訊員 宋魁飛)
來源:安徽新聞網-安徽法治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