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黃山市歙縣瞻淇村通過深挖非遺魚燈文化,將傳統技藝與現代鄉村建設深度融合,走出一條文化保護與鄉村振興互促共榮的特色路徑。
瞻淇村堅持高起點規劃,以古村落為核心,打造S347省道景觀帶與水系生態帶,建設文化體驗區、農旅融合區、生態保育區。規劃將魚燈元素融入鄉村建設,在村莊亮化工程中採用魚燈造型燈具,以“錦鯉福地”為主題塑造夜間景觀,實現傳統符號與現代功能的有機統一。
聚焦民生短板,實施整村污水管網改造、S347省道沿線環境整治、觀光道路建設等工程,新建村民休閒廣場、生態停車場等,改造老年活動中心、村級食堂。通過恢復主街380米青石板路面、增設倣古休憩點,既保留歷史風貌又提升通行體驗。在數字化管理方面,瞻淇村安裝智能監控系統並與鎮級“雪亮工程”聯網,初步構建起智慧鄉村安全網。持續開展村莊人居環境和河道整治工作,打造“小而美、小而精”的景觀設施。
瞻淇村還建立魚燈製作手藝人人才庫,摸排25位傳承人,組建老中青三代演繹團隊,形成“製作-表演-傳承”完整鏈條。培育“錦鯉瞻淇”超級IP,將徽風皖韻的古村落與行進式魚燈表演結合。建立“魚燈議事會”制度,將非遺保護納入村規民約,形成“人人都是守護者”的治理格局。(楊英)
【糾錯】 【責任編輯:李東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