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淮河,蘊藏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暑氣蒸騰,機器轟鳴交織成一首奮鬥的交響曲。
7月28日上午10時18分,隨着二期4號機組圓滿完成168小時試運行,淮河能源控股集團潘集電廠全面建成,投入商業運營。這座承載着幾代人“大電夢”的重大項目,歷經22年接續奮鬥,正以嶄新的姿態巍然屹立於淮河北岸。
自此,歷經千百個晝夜的耕耘,萬千幹部職工心血的傾注,一幅生機勃發的能源新圖景,隨大河東流,騰勢展開。
從“一鎬煤”到“一度電”
一場深度轉型的能源革命實踐

坐落於潘集區架河鎮境內的潘集電廠是坑口煤電一體化循環經濟項目,兩期工程建設4×660MW超超臨界二次再熱清潔高效燃煤發電機組,技術參數國內領先,利用潘集選煤廠鐵路專用線來煤,實現煤炭、煤電産業深度融合。
淮河能源控股集團積極響應國家能源安全新戰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煤電聯營産業政策精準落地,全力推動潘集電廠項目籌備與建設。
作為區域能源保障的主力軍,潘集電廠滿負荷運行每年可供電約132億千瓦時,有力保障安徽省乃至長三角供電安全,支持“三地一區”建設、長三角區域打造世界級增長極。
當下正值酷暑,二期項目2&機組在迎峰度夏期間相繼投運,4&機組6至9月發電量預計超42億千瓦時,將有效緩解區域用電緊張局面。
這裡是“煤電聯營”最優參照樣板。潘集電廠毗鄰亞洲單體最大的煉焦煤選煤廠——洗選能力1200萬噸的潘集選煤廠,利用坑口一體化優勢,節省運輸和環保成本,提高煤炭就地轉化率,實現煤電優勢互補、風險對衝。
一期項目投産後,單日負荷、發電量屢創新高,創造良好經濟效益。2024年完成發電量64億千瓦時。2025年上半年,完成發電量33.46億千瓦時,發電利用小時2535小時,安徽省調機組排名第一,超全省省調機組平均利用小時430小時,將坑口區位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勝勢。
從描繪藍圖到鑄就實景
一段接續奮鬥的圓夢歷程
煤礦辦大電是幾代淮河能源煤礦人的夙願,建設潘集電廠是一茬又一茬淮河能源電力人追逐多年的夢想。
進入新世紀,企業打破煤電行業壁壘,以首創“大比例交叉持股”煤電聯營模式破題,在全國率先推動煤電一體化體制創新,被譽為煤礦辦電“淮南模式”,得到國家認可推廣,於是有了“辦大電”體制上的堅實基礎。
潘集電廠謀劃於“十五”,推進於“十一五”“十二五”,落地於“十三五”,歷經17年緊盯不放,2020年12月26日一期工程正式開工,經歷一期、二期55個月“奮戰”,兩期工程接續建設,在電力行業建設史上實屬少見。
22載風雨兼程,潘集電廠的建設歷程裏,鐫刻着“跨越千難萬險、走過千山萬水、訪遍千家萬戶、説盡千言萬語”的堅韌,刷新了“淮河能源速度”。
從“打造標杆”到“淮電外送”
一幅“二次創業”的産業宏圖 
隨着能源結構調整和環保要求日益提高,煤電機組面臨效率提升、靈活性改造及節能減排等多項目標任務。潘集電廠計劃在五年內完成系統化改造,提高煤電機組整體性能,打造煤電行業高質量發展樣板。
在節能降碳領域,積極探索真空熱管改造、氫氣提純等裝備改造;在靈活性方面,探索超低負荷深度調峰技術,達到20%負荷調峰水平;在低碳化改造方面,聚焦生物質摻燒、摻燒綠氨、CCUS等領域,提高二氧化碳捕集率,降低能耗與成本。
潘集電廠項目的建設歷程,也是企業高素質電力人才隊伍培養鍛煉的過程。數千名電力人在此集結,千余名青年在項目攻堅中成長,已培養出370名技師及以上人員,90名“雙師型”專業人才。未來,要持續打造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水平高超的電力核心人才隊伍,實現從“建好大電”到“管好大電”。
潘集電廠全面建成投運,打開了淮河能源煤電産業“二次創業”的無限可能。從實際成效來看,潘集電廠全面建成投運,“煤窩裏辦電”比較優勢充分顯現,對充分發揮煤炭、煤電聯營優勢,進一步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隨着後續謝橋、平圩、洛河電廠等一批大容量、高參數、低能耗、低排放、智慧化的坑口煤電一體化項目落地建成,將有力推動煤電産業繼續做強做大。
布局未來,前瞻謀劃。從煤炭煤電聯動到多能互濟、傳統調峰與産業協同、綜合供能協同,企業將繼續立足産能優勢,建強千萬千瓦級“清潔高效煤電+新能源”基地,深化“兩個聯營”,持續擴大煤電聯營淮南模式效應,清潔高效、多能互補的能源體系日漸清晰。
淮水湯湯,奔流不息。滄桑百年,只爭朝夕。
站在“十四五”收官衝刺、“十五五”謀篇布局的歷史關口,淮河能源人建設全國能源頭部企業的腳步奔競不息,全方位融入區域能源保供大局,繼續打造更多現代化綠色能源示範工程,為加快打造“三地一區”,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安徽篇章持續貢獻“淮河之能”。(於晨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