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狂犬病風險飆升?一文讀懂被動物抓咬後該怎麼辦-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5 08/03 10:37:35
來源:新華網

夏季狂犬病風險飆升?一文讀懂被動物抓咬後該怎麼辦

字體:

  當前正值盛夏,動物因高溫易躁動、攻擊性增強,而人們衣着單薄、皮膚暴露面積大,進一步提升狂犬病感染風險。

  狂犬病是全球流行的人獸共患疾病,一直是公共衞生領域的重點防控對象。其潛伏期一般1-3個月,最短的僅3天,最長達數年,潛伏期內沒有任何症狀,很容易被忽視。一旦出現恐風、恐水、畏光等症狀,代表病毒已入侵中樞神經系統,最終會出現呼吸、循環衰竭,該病病死率接近100%。

  近年來,寵物犬數量持續增長、部分區域流浪動物管理困難、動物免疫覆蓋率有待提升等因素,客觀上增加了人群暴露風險,而暴露後預防處置(PEP)環節的認知不足與執行不規範,更是發病數攀升的核心原因。

  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門診主任朱立煒解釋,按照暴露的風險,狂犬病暴露分為I、II、III三個級別。其中,II級暴露為裸露皮膚被輕咬,或無出血的輕微抓傷、擦傷;III級暴露則包括單處或多處貫穿皮膚的咬傷或抓傷(肉眼可見出血)、破損皮膚被舔、開放性傷口或黏膜被唾液或組織污染、直接接觸蝙蝠,以及發生在頭面部的咬傷或抓傷。II級和III級暴露都需要及時接受專業處理。

  暴露後的預防處置需分步進行:

  傷口處理:立即用肥皂水(或其他弱鹼性清潔劑)和流動清水交替沖洗傷口15分鐘左右,可第一時間減少傷口內可能存在的病毒數量。

  主動免疫製劑及被動免疫製劑的合理使用:Ⅱ級暴露者需在醫務人員指導下接種狂犬病疫苗,無論選擇“五針法”還是“2-1-1”法,均需全程接種。Ⅲ級暴露者除接種狂犬疫苗外,必須同時規範使用被動免疫製劑——能在疫苗生效前的空窗期(7-14天),立即起效,為人體提供高濃度的中和抗體,從而直接中和傷口中可能存在的狂犬病病毒。

  患者正在接種疫苗。 新華網發(夏園園 攝)  

  目前,臨床使用過狂犬病被動免疫製劑一共有3類,分別是馬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和單克隆抗體。馬血清是從免疫後的馬匹血液提取抗體,産品純度低、不良反應發生率高,臨床已不再使用。目前常用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是從人血漿中提取抗體,産品純度提升,不良反應發生率下降,但存在痛感強、血液傳播感染風險等問題。最新一代的被動免疫製劑是單克隆抗體,通過基因工程技術製備而來,分為單靶點及雙靶點雞尾酒單克隆抗體兩種,其中雙靶點對於病毒毒株覆蓋面更廣,它們具有高純度、低劑量、痛感低、更安全等特徵,能為狂犬病暴露患者提供更多用藥選擇。

  患者正在接種疫苗。 新華網發(夏園園 攝) 

  護士正準備為患者處置傷口。(肖融 攝)

  朱立煒提示,不光是貓狗會傳播狂犬病,其他野生或流浪的鼬、獾、狐狸、蝙蝠等食肉哺乳動物,傳播風險也比較高。在日常生活中,一旦被動物抓傷或者咬傷,請大家立即就醫,醫生會評估暴露的風險並決定是否需要接種狂犬病疫苗和使用狂犬病被動免疫製劑。(肖融)

【糾錯】 【責任編輯:吳萬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