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發展,安徽省縣域特色産業依託縣域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特色産業集群,抓住國際和國內産業分工大趨勢,主動融入國際國內大市場,呈現出持續崛起、多點爆發之勢,成為縣域經濟發展新引擎。
“小而美”的傳統産業轉型發展
一些縣域傳統産業有着百年歷史,隨着科技的進步,傳統的技藝也在與時俱進發展。太和縣是全國最大的毛髮原材料集散地、全國發製品四大基地之一,被商務部認定為國家外貿轉型省級示範區。太和縣的發藝産業源於清朝時期,2006年開始着手打造現代化的發製品産業園,整合了各項政策和資源,改變了早期以經營家庭作坊為主的生産經營模式,推動了傳統經營模式的轉型升級。2024年,全縣假發實現營收23.6億元,全國市場佔有率超20%。
類似的還有阜南縣柳木産業,阜南縣素以“中國杞柳之鄉”“中國柳編之鄉”而聞名全國。柳編文化在阜南縣黃崗鎮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傳承,憑藉柳編産業的良好發展,2020年至2023年,連續四年被評為“全國鄉村特色産業超10億元鎮”。2024年實現營收26.8億元,全國市場佔有率達20%。
潛山的刷子同樣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十四五”以來,源潭刷業迅猛發展,品種涵蓋工業刷、環衛刷和民用刷,産品出口多個國家和地區,為華為、三星、京東方等國際知名企業提供配套,産業鏈進一步延伸到洗地機等清潔設備,形成“千個産品、萬種型號”。2024年,共生産各式刷子2.5億個,總營收超過100億元,全國市場佔有率接近50%。
“專而精”的特色産業迸發活力
一些縣域雖然沒有傳統製造業的基因傳承,但隨着時代的發展,敏銳捕捉市場需求,特色産業呈迅速崛起之勢。上世紀80年代,羽毛球運動逐漸興起,無為人把握改革開放的大好時機,紛紛建廠加工羽毛、羽絨。目前,無為市羽毛球産業基地已集聚羽毛片、羽毛球生産及配套企業近百家,形成了以光明、藍翔、奧宇和羽樂等龍頭企業帶動,鏈條延伸、規模發展的格局。2024年,無為生産羽毛片85噸(約70億片),生産羽毛球約1800萬打,中高檔羽毛球銷量佔全國的1/3,佔安徽省的50%。
同樣享受時代發展紅利的還有霍邱縣。鵝肝與魚子醬、松露一起,並稱“世界三大珍饈”,隨着鵝肝市場的不斷擴大,紅酒鵝肝、清酒鵝肝、櫻桃鵝肝、冰淇淋鵝肝等越來越多的品種出現在餐桌上。霍邱縣現有鵝肝生産企業140多家,年出欄朗德鵝500萬隻以上,生産鵝肝5000噸、鵝肉等副産品2.25萬噸,年産值超20億元,全國市場佔有率約1/3,霍邱縣成為全國最大的鵝肥肝生産基地。
“大而強”的新興産業迅速崛起
一些縣域産業的發展,離不開攜手“大塊頭”。2021年7月,比亞迪工廠正式落戶合肥長豐縣下塘鎮。伴隨着工廠的開工、投産,龍頭企業引發産業鏈“裂變”效應,長豐縣汽車産業的發展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2024年,全縣新能源汽車産量95萬輛,穩居全國縣域第一,營收超1000億元,新能源汽車銷量全國佔有率17.2%。
鳳陽縣光伏産業的迅猛發展同樣離不開強強聯合。鳳陽縣光伏玻璃頭部企業集聚,擁有2家國內光伏玻璃産能Top5企業,2024年,光伏玻璃産能約700萬噸,接近全國1/4規模,成為全國重要的光伏玻璃生産基地,全年硅基新材料産業實現産值343.3億元。
2020年起,具有全國最優質凹凸棒礦的明光市凹凸棒産業快速發展,形成了礦山開採到原礦石初加工的産業集群。但由於缺乏龍頭企業帶動,集群産業規模只有42億元。隨後,明光市招引綠色塗料領軍企業“三顆樹”落戶明光,並帶動“嘉寶莉”等企業進駐集群,由此將塗料、乳液、助劑等塗料産業鏈引入集群,在龍頭企業的加持下,集群營收快速實現翻番,2024年超100億元。其中,凹凸棒增稠懸浮劑佔據了國內40%市場份額。(邰文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