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淮南市八公山區新莊孜街道團結社區凝聚轄區單位、人大代表、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力量,創建“同心圓議事廳”黨建品牌,通過創新治理機制、整合各方資源、優化服務流程,持續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同繪就社區治理“幸福同心圓”。
團結社區以社區黨委為圓點,向外拓展三層聯動體系,整合社會多方資源,形成優勢互補的共建格局,激發基層治理內生動力。通過定期聯席會議、聯合行動等機制,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難題共解。
在此基礎上,社區創新推出“1+2+3”工作模式,強化政治引領作用;統籌社區內、外兩種資源,盤活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陣地資源,鏈結轄區單位、學校、社會組織等外部力量;通過“決策共商、活動共辦、成果共享”三個關鍵環節凝聚共識、釋放效能、激發活力。
團結社區建立“資源、需求、項目”三張清單,精準對接各方優勢資源與群眾實際訴求:邀請人大代表擔任“議事顧問”,運用專業知識為社區發展建言獻策;引入法律調解、心理疏導等專業社會組織,為矛盾化解提供有力支持;發動轄區企業認領民生項目,形成“社區吹哨、多方報到”的高效聯動機制。
依託“同心圓議事廳”,社區構建起“小事網格議、難事社區商、大事聯合解”的分級議事模式,實現問題分類處置、精準施策。
通過深度打造“同心圓”議事廳黨建品牌,團結社區基層治理實現新提升:居民參與意識顯著增強,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民生服務更加精準高效,從“粗放供給”升級為“精準滴灌”。社區聯合新莊孜街道醫院、社區衞生服務站開展老年群體愛心義診服務,組織轄區五老人員、青年志願者為青少年開設假期公益課堂。
下一步,團結社區將持續深化“同心圓”議事廳建設,以黨建引領為“圓心”,以群眾需求為“半徑”,不斷擴大“同心圓”覆蓋面,積極吸納新業態群體參與社區治理;聚焦“一老一小”、弱勢群體等重點人群需求,推出更多定制化服務項目,努力將“同心圓”議事廳打造成凝聚民心、服務民生的堅實陣地。(李欣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