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山市黟縣西遞鎮的青山綠水間,源川村以安徽省和美鄉村精品示範村建設為契機,緊扣“産業強、鄉村美、百姓富”目標,將青梅産業作為抓手,融合“千萬工程”經驗,在産業升級、環境整治、基層治理等領域協同發力,從昔日“揚塵村”蛻變為如今的田園美居樣板。這顆“青梅”如何串起共富鏈條?其探索實踐正為鄉村振興提供可複製的“示範密碼”。

産業融合:千畝青梅構建立體經濟生態圈
作為安徽省和美鄉村精品示範村,源川村以青梅産業為引擎,構建“種植-加工-文旅”三産融合體系。從2016年500株試種起步,現已建成1200余畝標準化種植基地,通過“黨支部+強村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實現“統一供苗、技術、銷售”全鏈條管理,帶動54戶農戶年均增收3000元,80餘人實現家門口就業。
産業升級方面,投資2000萬元建成青梅酒全自動生産基地,年産能達1000噸,開發果酒、烈酒等8類産品,2024年産業綜合收入突破100萬元,預銷售訂單達3000萬元。同時創新將青梅元素深度融入文旅,打造“青梅釀酒師”沉浸式體驗、“古風古韻”的青梅文化節,配套12家“青梅小院”民宿集群,節假日入住率超80%。2024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360萬元,同比增幅63%,形成“一棵梅樹撐起一個産業”的示範效應。
環境煥新:從“揚塵村”到生態宜居樣板
針對環境問題,源川村以精品示範村創建為契機,實施“三步整治法”,即整、建、管。基礎整治提顏值。清理100余處建築垃圾、整治河道、修復村組道路、整治亂搭亂建200余處,同步推進污水管網全域覆蓋與路燈亮化工程;特色節點強IP。打造100余處“五小園”景觀節點,將村民屋前屋後的邊角地轉化為兼具實用性與觀賞性的微景觀,形成“一戶一景、一步一韻”的田園肌理,新建青梅廣場、青梅園等主題景觀,融入青梅文化元素與徽州傳統建築符號;啟動嚴嶺田園風光整治工程,通過田塊規整、植被優化、農房風貌提升,串聯20余處特色景觀節點,形成“青梅映田、山水入畫”的詩畫動線;常態成效護成果。建立“積分制管理+文明保潔員”長效機制,引導村民參與環境管護,實現從“揚塵村”到“望山見水留鄉愁”的生態蛻變。白墻黛瓦與青梅綠樹相映成趣,成為徽州田園風光的活態展示區。
治理創新:三治融合繪就和諧共富圖景
源川村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推行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通過戶主會、百姓評理説事等平台,運用“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化解群眾矛盾糾紛;開展送戲下鄉、“最美家庭”評選等活動,培育文明鄉風。基礎設施同步提質,建成公共服務中心、文化活動廣場等配套,讓村民“足不出村”享受便捷服務。
産業發展成果惠及民生,青梅産業鏈直接帶動數百人就業,種植戶收入與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實現同頻增長。如今,源川村正以“共富聯合體”模式聯動周邊村莊,深耕“青梅+研學”“青梅+康養”新業態,向“長三角鄉村振興示範村”目標邁進,用産業強、鄉村美、百姓富的實踐,書寫精品示範村建設的“青梅密碼”。(楊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