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椒縣圖書館以“文化惠民、智慧賦能、全域覆蓋”為引領,不僅實現了上半年入館讀者13.43萬人次、組織活動106場、吸引參與超4萬人次的亮眼成績,更將服務的觸角精準延伸至特殊群體,用紮實的舉措和無微不至的關懷,交出了一份飽含溫度與力度的答卷。
着力織密精準服務網絡,讓關懷“無微不至”
清單化管理,需求精準對接。建立詳實的“特殊群體服務清單”,聯合社區力量,啟動“風從全圖來·書香傳溫情”專項行動。館員與志願者組成的服務小隊,步履不停地走進全縣多個養老院、敬老院,為老年讀者送去“定制化”服務。從耐心細緻的數字閱讀推廣、智能手機應用培訓,到實用的健康知識講座、溫馨的圖書漂流活動,每一項服務都直擊需求,切實幫助老年群體跨越“數字鴻溝”,享受閱讀樂趣與時代便利。
資源下沉基層,服務“零距離”。圖書館不滿足於館內服務,主動將資源下沉至最需要的地方。在江海社區設立“茶米書院”流動服務點,在馬廠鎮增設“大劉村民文化服務點”,向基層捐贈精心挑選的紙質書刊500余冊。志願者在現場,採取“有問必答”、互動競猜等生動形式,手把手輔導居民掌握科學養生知識,一對一地教會他們使用縣圖書館數字閱讀“一鍵通”功能。這一舉措讓鄉村居民和行動不便者在家門口就能“與時代同行,與知識同行”,是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的堅實一步。
空間賦能提質,“非遺+閱讀”撫慰心靈
針對特殊群體的身心特點和興趣,精心設計並開展了剪紙、扎染、泥塑、點翠等沉浸式非遺體驗課堂。截至目前,已成功舉辦6場活動,惠及讀者約300人次。這些活動不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在寧靜的創作與閱讀氛圍中,為參與者(尤其是老年、殘障等群體)提供了情感交流、心靈慰藉和自我價值實現的溫暖&&。
着力智慧賦能,為特殊群體插上“閱讀翅膀”
線上資源普惠共享。引入優質數字資源&&,構建“線上掃碼即讀 + 線下設備體驗”服務模式。為行動不便、居住偏遠或需要特定輔助設備的特殊讀者,提供了足不出戶也能遨游知識海洋的堅實保障。
智能服務觸手可及。智能機器人“椒寶”提供在線答疑服務,版權知識互動闖關等創新形式,降低了信息獲取門檻,為視障、聽障或操作不便的讀者提供了更友好、更自主的互動途徑。
着力體系支撐,讓溫暖關懷“步履不停”
“非遺活化”惠及老少。“指尖非遺”體驗工坊(如非遺版畫、青花瓷手繪、拓染帆布包製作)面向6至60歲人群,促進了跨代交流與陪伴,為老年人和兒童共同參與文化活動創造了機會。“黃梅戲雲端課堂”“金蛇狂舞”數字展等線上線下融合項目,也為不便親臨現場的特殊群體提供了參與渠道。
“少兒閱讀”不忘特殊兒童。持續深化的“四季少兒閱讀”品牌活動,覆蓋城鄉少兒2萬餘人次。其多樣化的形式(圍裙劇、皮影戲、閱讀馬拉松等)本身就包含了對不同興趣、不同能力兒童的包容性設計,為特殊兒童融入集體、享受閱讀樂趣提供了可能。
“文旅融合”拓寬視野。“行走的農學課堂”等活動,也積極創造條件,讓城市兒童(包括特殊兒童)有機會接觸自然、體驗農事,拓寬視野,促進社會融合。
2025年上半年,全椒縣圖書館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紮實的行動,將“文化惠民”的承諾轉化為對特殊群體看得見、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溫暖服務。從建立清單、下沉資源、創新模式,到智慧賦能、體系支撐,這份“無微不至”的關懷與尊重,正是全椒縣圖書館步履鏗鏘地邁向全民閱讀普及深化、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生動寫照。(何章平 闞道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