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亳州高新區以“責任精準化、宣教立體化、防控智能化”為抓手,創新構建“責任網、監護網、科技網”三維防護體系,推動防溺水工作從“人海戰術”向“智慧治理”升級,全力守護學生生命安全。
壓緊責任鏈條,織密“責任防護網”
聚焦“人、崗、責”三位一體,建立“分級包保+閉環管理”機制。通過“四方責任”清單化分解,將屬地管理細化到村(社區)、部門協同聯動到職能科室、學校主責落實到班主任、家長監護延伸至節假日,形成“宣傳、演練、包保、督查”全流程管控。創新“精準滴灌”包保制,對農村學生、留守兒童等高風險群體實行“一學生一檔案”,累計簽訂《防溺水責任書》10萬份,確保責任無盲區。
家校社協同聯動,築牢“立體監護墻”
打造“學校主抓+家庭參與+社會協同”共治模式。4月底前完成全域學校防溺水專題家長會,開通“周末安全提醒”專線,通過班級微信群、QQ群推送警示案例6萬餘條,強化家長“四知”意識。組建254人護塘員隊伍與182支村級巡邏隊,採取“定點值守+動態巡查”方式,實現重點時段水域“有人巡、有人管”。創新“聯防小組”機制,發動社區志願者與家長結對,構建“校內教育+校外聯防”無縫銜接防線。
科技賦能智慧防控,打造“數字安全盾”
投入專項資金建成99處智能監測預警點,覆蓋81%高風險水域。其中18個高點攝像頭實現區域全景掃描,81個低點設備支持AI行為識別,對游泳、嬉戲等危險動作實時告警,聯動護塘員快速抵達現場。同步推進“人防+技防”融合,新增警示牌540塊、防護欄96處及救生設備1000余套,配合“村村通”廣播每日循環播報,形成立體化防控網絡。數據顯示,智能系統上線後重點水域巡查效率提升60%,風險處置響應時間縮短至5分鐘。
長效治理顯成效,創新機制護平安
通過“周調度、月暗訪、季通報”督查機制,壓實屬地管理責任;依託23支村級應急隊開展防溺水演練32場,提升突發事件處置能力。當前,全區防溺水工作實現“三個100%”:危險水域警示標識全覆蓋、重點學生群體包保全覆蓋、智能監測設備安裝全覆蓋。
從“傳統管控”到“智慧治理”,亳州高新區以系統性思維破解防溺水難題,用科技硬實力與共治軟實力織就生命防護網,為10萬學子築牢“平安成長”堅實屏障。(吳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