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皖東大地暑氣蒸騰,在滁州市明光市16個鄉鎮(街道)的暑托班裏,滁州學院的支教隊員們與孩子們相處的溫馨場景已持續半個多月。這源於今年四月滁州學院團委赴明光的一次調研,共青團明光市委提出寒暑假期間鄉鎮“防溺水”教育壓力大、家長無力帶娃等難題,滁州學院團委與之一拍即合,依託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開展暑托班義務支教。
經過精心籌備,滁州學院延續七十五載育人傳統,遴選300余名師生組建16支“團聚青春・築夢童行”專項實踐團隊,分赴明光市16個鄉鎮(街道),以暑托班形式為中小學生開展思想引領、安全教育、心理關愛等活動。

音樂與教育學院學生徐苗苗帶着被褥和飯盒而來,潘村鎮支教課堂上,孩子們大聲跟唱紅歌的模樣讓她笑意盈盈。文學與傳媒學院的學生準備了《普通話趣味讀本》,帶領柳巷鎮暑托班孩子説普通話,孩子們興致勃勃,家長反饋孩子回家後主動用普通話朗讀故事。

“這不是簡單的支教,是一堂真正的行走的思政課。”滁州學院團委書記胡娜&&,“地方有需要,學校有資源,這種‘雙向奔赴’不僅為地方解決了實際困難,也讓學校育人工作更‘接地氣’。今年我們集合全校力量,14個二級學院全覆蓋,共組建了16支專項實踐團隊,用心用情做好校地結對共建,將學校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群眾看得見、摸得着的獲得感,用青春力量點亮鄉村兒童成長之路,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據悉,滁州學院團委與共青團明光市委已簽署《校地合作共建協議》,將在多方面加強合作,共同書寫校地共建的青春答卷。(徐世平 陳志宏)
【糾錯】 【責任編輯:周雨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