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的“繡花”振興路-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5 07/16 09:30:00
來源:徽州區農業農村局

千年古村的“繡花”振興路

字體:

  近年來,黃山市徽州區呈坎鎮大靈山旅游度假區通過實施黨組織書記領辦基層治理項目,以“修舊如舊”為理念,聚焦中心村及背街小巷,普查破損青石板路、殘舊徽派建築,定制實施“古法修石板、循韻繕墻體”方案,帶給游客更好體驗,讓徽州文脈在“望聞問切”中重煥生機。

  民生“提質”,古村煥新與家風浸潤同頻。發動1000餘人次參與“護古行動”,修復青石板路、清理10余條巷道,以竹籬笆、石檔墻勾勒7000米街巷詩意。拆除10處違和建築、清理50余處亂象,重現“馬頭墻映碧水”的古村畫卷。環境整治改善村民居住環境,激活鄉村文脈。修復徽派老宅設“家風館”,陳列明清族規碑刻;豆腐坊、酒釀館嵌入“耕讀”故事,游客可體驗“磨豆悟勤儉、釀酒話家風”的氛圍。村民在旅游服務中重拾文化自信,12戶“最美家庭”成移風易俗標杆。

  旅游“提效”,顏值經濟與民風塑造互促。作為核心景區,水街創新“治理即旅游”模式。“黨員巷長”化身“家風講解員”,講述徽商誠信、鄉賢善舉;推出“治理體驗游”,游客參與清掃獲積分兌文創。“沉浸式治理”讓游客感受建築之美與“和合”民風,2024年村民主動調解糾紛20起,助力村集體增收30余萬元。

  善治“提能”,從環境整治到文化治理升級。推行“黨員巷長”制,劃定“紅色責任區”,引領村民開展10余場志願活動。創新“古村守護積分制”,將護古行動納入鄉風評比,構建“黨員帶頭、鄉賢協同、村民參與”的共治格局,讓“守護徽韻”成為全民自覺。移風易俗納入“古村守護積分制”,“孝老愛親”等美德量化考核。巷道“共享農具角”“家風墻”取代亂象,“鄉賢議事廳”協商共治。“以文化人”讓古村從“環境美”邁向“風尚美”,形成全民參與的善治格局。

  靈山水街通過“精準修護”保留粉墻黛瓦的外在風貌,憑藉“全民共治”延續耕讀傳家的文化內核,將環境整治與移風易俗緊密結合,塑造了傳統村落治理的“徽州樣本”。 (張雪林 王翀)

【糾錯】 【責任編輯: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