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1個月6名幼兒誤服藥物送醫-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5 07/15 16:13:42
來源:安徽省衛健委

警惕!1個月6名幼兒誤服藥物送醫

字體:

  短短一個月內,安徽省兒童醫院兒童腎臟科就收治了6例因誤服藥物住院的兒童。其中5例年齡在1至4歲之間,誤服了安眠藥、蚊香液、滅鼠藥,或超量服用了易坦靜及退熱藥,引起嗜睡、嘔吐、舌麻、頭暈、腹痛、心跳加快等中毒症狀。還有1例7歲患兒因應用含山豆根的中藥偏方治療鼻炎,出現頭暈、昏睡,導致中毒性腦病,緊急行血液灌流(快速清除體內毒物)等對症治療後,中毒症狀消失。所幸所有患兒都得到了及時救治,未産生嚴重後果。  

  夏季是兒童急性藥物中毒的高發期,1至6歲兒童尤為常見。由於兒童居家時間延長、家長看護疏忽以及藥物存放不當等因素,每年暑期都會發生兒童誤服藥物事件。這些事件輕則導致兒童不適,重則危及生命,給家庭帶來巨大痛苦。

  預防兒童藥物中毒,家長責任重大,該院兒童腎臟科主任鄧芳提醒,應從以下6個方面履行好監護職責,為孩子構築牢固的用藥安全防線:

  藥品存放:高處上鎖,物理隔離最可靠。這是預防兒童藥物中毒的第一道屏障。藥品應存放在兒童無法觸及的地方,理想位置是高處且上鎖的櫥櫃。具體措施包括:使用專用藥箱並上鎖;避免將藥品放在床頭櫃、茶几、電視機上等兒童易接觸的位置;切勿將藥品與食品混放,以防兒童混淆。

  分類存放:成人兒童藥分開,定期清理是關鍵。成人藥與兒童藥務必分開存放,藥品最好保留原包裝,清晰的標籤有助於識別藥物種類和有效期,應定期檢查藥品,及時清理過期或不再需要的藥物。

  正確喂藥:勿稱“糖果”,説明用途嚴控量。家長給孩子喂藥時,不應將藥物描述為“糖果”或“好吃的”,而應用適合孩子年齡的語言解釋藥物的真實用途。避免讓孩子獨自服藥,喂藥前務必嚴格核對劑量。

  避免模仿:別在孩子面前服藥。家長應盡量避免在兒童面前服藥,因為兒童天生喜歡模仿成人行為。1至6歲兒童好奇心強、喜歡用嘴探索世界,且缺乏危險意識,看到家長吃藥後易産生模仿衝動。

  安全教育:從小建立藥品安全意識。根據孩子的理解能力,逐步教導他們關於藥品安全的知識。

  特殊監護:聚會假日更要嚴防。在家庭聚會、節假日或家長忙碌時,尤其要提高警惕,確保兒童不會接觸到藥物。

  通過建立科學的家庭藥品管理制度、採取正確的兒童教育方式以及提高自身安全用藥意識,絕大多數藥物中毒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緊急處理:發現患兒誤服藥物後,家長切勿驚慌,應立即清除口腔內殘留藥物,並務必保存好藥物、藥瓶、説明書等。無論孩子當時有無症狀,都應立即就醫(許多藥物中毒症狀不會立即顯現,具有一定的“潛伏期”),切勿拖延。

  鄧芳&&,安徽省兒童醫院在血液凈化技術方面有着深厚積累。自2007年開展首例血液凈化以來,技術持續發展。每年為數百例患兒實施血液凈化治療,救治急慢性腎功能衰竭、各種意外中毒(農藥、藥物、蜂蜇、蛇咬等)、重症感染、多臟器衰竭等危重患兒。血透中心全體醫護人員24小時待命,為廣大患兒提供堅實的健康保障。(徐媛 楊簡)

【糾錯】 【責任編輯:吳萬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