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在行動|看鳳丹花如何打造安徽銅陵億元産業鏈-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5 07/11 16:00:35
來源:新華網

鄉村振興在行動|看鳳丹花如何打造安徽銅陵億元産業鏈

字體:

  新華網合肥7月11日電(周雨濛)夏日時節,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鳳凰山村的鳳丹種植基地裏,一棵棵鳳丹苗茁壯成長,生機勃勃;鳳丹加工車間裏機器運轉聲此起彼伏,牡丹籽油、牡丹花茶等産品不斷下線;鳳凰山景區的游客絡繹不絕,農家樂裏飄出陣陣飯菜香……

  鳳丹是銅陵市市花之一,也是該市首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其種植歷史已有1600多年。在千百年的傳承中,這個以花為美、以根入藥的獨特牡丹品種,已延伸出一條“花可賞、根入藥、籽榨油、蕊制茶、瓣提露”的全産業鏈條。如今,銅陵鳳丹正以産業升級和文化賦能的嶄新姿態,在銅都大地上綻放出奪目的光彩。2024年,鳳凰山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54萬元,全市鳳丹産業鏈産值達3.5億元。

  “花開四季”的轉型密碼

  鳳凰山景區群山環繞,景色迷人。(資料圖 梅建廣 攝)

  鳳丹因産於鳳凰山一帶而得名,是和洛陽、菏澤牡丹齊名的國內三大名貴牡丹品種之一。每年4月,鳳凰山景區的牡丹園內,包括鳳丹在內的200多個品種共10萬餘株牡丹花競相綻放,吸引八方游客前來踏春賞玩。景區周邊的村民也在“賞花經濟”的帶動下,紛紛開設農家樂,以當地特色美食招攬游客。

  然而,鳳丹花期不過一月,“鳳丹花開游客如織,花謝過後人走園空”的現象長期困擾着當地40余家農家樂的發展,更是景區一直以來亟需解決的難題。

  於是,鳳凰山景區深入謀劃,以花為媒,豐富“四季旅游”新業態。銅陵鳳凰山風景名勝區管理處主任黃言真&&,他們結合銅文化、鳳丹文化和本土農耕文化,增加了相思河霧森步道、鳳儀湖森林水上樂園、水上飛人、滴水崖大型聲光電實景沉浸演藝等活動項目,打造了滴水崖下咖啡屋、鳳棲坪觀景&&等多個網紅打卡點,還設置了萌寵樂園、露營基地等游樂場所,將“賞花經濟”延伸為全年體驗。今年“五一”假期,景區還利用鳳丹花開時節,策劃組織了少兒足球邀請賽、鳳儀湖飛天表演、鳳凰山下彈唱會等精彩活動,帶來43萬元的景區門票收入和116萬元的營業收入。

  總投資7423萬元的鳳凰山村精品示範村建設,將鳳凰山景區提升納入重點建設範圍;義安區重點打造的文旅品牌工程江南銅谷風景道,串聯起鳳凰山、永泉小鎮、梧桐花谷等5大精品旅游景區,並連續三年在鳳丹旅游月舉辦江南銅谷風景道徒步大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市民游客參與。

  千年文化的基因傳承

  游客在牡丹園賞花游玩。(資料圖 梅建廣 攝)

  鳳丹不僅是經濟作物,更是承載千年文化的“活化石”。鳳丹皮與白芍、菊花、茯苓並稱為安徽四大名藥,也是全國34種名貴中藥材之一。其製作技藝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鳳丹栽培系統更成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

  “我們這裡産出的丹皮,酚含量高,能達到3%以上,這是其他地方不能及的。”鳳丹種植技藝的非遺傳承人聞松友介紹,鳳凰山一帶的金沙土含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和獨特的氣候一起孕育了丹皮酚含量極高的優質丹皮。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銅陵鳳丹從播種、收穫到製作,每一步都十分講究。優質原料與獨特的加工技藝,造就了銅陵丹皮“粉足、皮厚、藥用價值高”的核心優勢,也讓“皖藥明珠”的地位愈加凸顯。

  作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和全國聞名的中國南方牡丹商品生産基地,鳳凰山村的發展與鳳丹緊密相連。鳳凰山村黨委書記張斌介紹,通過組織非遺技藝培訓,傳承鳳丹種植加工技藝,推動産銷對接,提高經濟效益。目前,該村已種植鳳丹2000余畝,生産加工的丹皮不僅銷往全國各大中型藥材市場,還出口多個國家和地區。

  億元産業的科技賦能

  在銅陵鳳丹種植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生産車間裏,工人正生産牡丹籽油。(資料圖 梅建廣 攝)

  牡丹籽油、‌牡丹花茶、鳳丹花蕊茶、‌面膜、牙膏……在位於銅陵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銅陵鳳丹種植科技開發公司産品展區,各種鳳丹産品琳瑯滿目。在這裡,科技的力量正為鳳丹這一古老藥材源源不斷地注入新的活力與生機。

  “這幾年我們從鳳丹裏提煉出了牡丹籽油,並延伸産業鏈,在此基礎上開發了精油、牡丹籽油膠囊等多樣化産品線,涵蓋保健品、食品、日化品三大系列。最近我們還在和合肥工業大學、江南大學合作開發牡丹口服乳,讓更多人接觸並喜愛牡丹産品。”銅陵鳳丹種植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聶榮京説道。

  鳳丹産業的發展需要科技的賦能,也需要政策的引領護航。近年來,銅陵市&&油用牡丹産業發展規劃、鳳丹産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及三年行動方案,推動鳳丹産業由傳統藥用向觀賞、油用、精深加工等綜合開發利用轉變。目前,全市鳳丹種植面積達3000余畝,現有鳳丹精深加工企業6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2家。

  銅陵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銅陵市將立足鳳丹産業基礎,全力打造全國南方牡丹傳承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建設全國南方牡丹種質資源保護基地、全國南方牡丹科技創新示範基地、全國南方牡丹産業融合示範基地、全國南方牡丹文化交流示範基地,力爭全産業鏈産值在2035年突破50億元。(參與報道:方盼亮 查飛)

  

【糾錯】 【責任編輯: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