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省建院能源管理有限公司通過打造“光伏+儲能+直流充電+風光互補照明”的一體化方案,實現多源互補,展示了綠色低碳辦公園區的可行路徑。
作為典型的工業園區建築型光伏應用案例,項目採用EMC模式建設運營,於2024年3月啟動建設、7月投運。作為工業園區建築型光伏應用示範項目,項目集成0.66兆瓦屋頂分佈式光伏、38.4千瓦時鋰離子電池儲能、240千瓦分體式直流充電樁、7.5千瓦微風離網系統和風光儲互補路燈,構建“光伏+儲能+直流充電+風光互補照明”多源互補系統。
據介紹,該光伏系統年均發電量63.99萬千瓦時,自用比例達到65%,採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保障園區日常用能穩定,同時有效降低用電成本。園區內設置的分體式直流充電樁,可同時滿足四台新能源汽車快速充電,緩解電動車補能焦慮,提升綠色出行便利性。園區部署的7.5千瓦微風離網系統,巧妙利用低風速環境資源,其高度優化的風能捕獲效率與先進永磁發電技術相結合,即使在城市微氣候下亦能實現高效能量轉化。該系統配置高性能儲能電池組,年均可貢獻約0.95萬千瓦時的綠色電力。該裝置不僅作為日常電力供給的有效補充,顯著提升園區能源自給率與靈活性,其與儲能單元構成的離網/並網雙模運行能力,更在電網波動或極端情況下提供關鍵性的應急備用電源保障,大幅增強了園區能源系統的韌性與可靠性。此外,園區道路設置的風光儲互補路燈,深度融合了小型風力發電、光伏發電與儲能技術,實現夜間照明自給自足,進一步提升了園區綠色照明水平與科技形象。
項目投運後,預計年均經濟效益可達34.1萬元,靜態投資回收期約5.57年,為中小型園區、新建廠房和科研機構綠色用能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樣板,推動園區綠色轉型,為合肥建設綠色低碳城市提供實踐參考,助力城市節能減排和綠色建築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