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國調研行丨升級!老“引擎”跳動智慧“心臟”-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5 07/06 09:11:19
來源:新華網

活力中國調研行丨升級!老“引擎”跳動智慧“心臟”

字體:

  新華社合肥7月5日電 題:升級!老“引擎”跳動智慧“心臟”

  新華社記者唐詩凝、何曉、周牧

  發動機智能生産車間內,零部件一上線便掃碼登記“身份證號”;靈巧的機械臂上下揮舞,精準擰緊螺栓,扭力數據瞬間傳回“大腦”;屏幕上更新着生産數據、工藝參數、設備狀態等信息,實時跳動的數據“心臟”讓整條“生命線”更高效、智能……

  “活力中國調研行”記者團日前來到位於安徽省滁州市的安徽全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這家企業的前身可追溯至當地的建全米廠,與共和國同齡,如今正因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煥發新生機。 

  安徽全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動機智能生産車間一角。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原先下線一台成品發動機耗時140秒,如今僅需112秒,這意味着每天可以增加60至80&的産能。”全柴國六智能化工廠生産調度員趙玥告訴記者,自動化裝備及信息化技術在各條生産線廣泛應用,大幅提高了産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從單缸柴油發動機起家,如今在傳統內燃機和新能源雙賽道全産業鏈布局,全柴動力在推進自主技術突破上,“智造”數據成為重要“引擎”。“龐大的電子數據圖譜實現了對産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為精細化調試與新技術研發提供精準導航。”公司總經理助理、技術中心主任余磊説。

  構建以“5G+工業互聯網”為核心的智能製造平台,企業有哪些實實在在的收益?余磊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研發周期縮短30%、綜合産能提升19.6%、生産效率提升35%、物料配送及時率提升29%,單&製造成本下降12.6%、存貨周轉率提升18%……

  “今年第一季度,全柴發動機銷量同比增長15%,其中海外出口同比增長50%。”公司總經理劉吉文説,借助智能製造平台整合上下游850余家供應鏈資源,企業實現了跨領域協同製造與資源優化配置。

  這也是全國加快智能製造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已實現41個工業大類全覆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超過340家,重點平台工業設備連接數超過1億台(套)。

  一邊是老牌工廠有了新面貌,一邊是工業老城探出發展新路。

  “作為全國老工業基地城市,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蚌埠就已經是中國傳感器研發製造基地。”蚌埠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陶廣生説,進入萬物互聯時代,蚌埠市搶抓産業轉型升級新機遇,圍繞智能傳感産業延鏈、補鏈、強鏈,全力打造“中國傳感谷”。

  智能傳感器産業正悄然重塑着我們的世界——溫濕度傳感器實時調節空調運行,高精度的加速度傳感器、光學傳感器實現車輛的精準導航和障礙物識別,應用於工業生産領域的傳感器如同“神經末梢”般採集並分析海量數據…… 

  安徽華鑫微納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在檢測MEMS晶圓。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晶圓製造是智能傳感器産業鏈的核心環節,安徽華鑫微納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則是從事MEMS晶圓製造的代表性企業,可加工産品涵蓋慣性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等,産品主要應用於高端裝備、汽車電子等領域。

  何為MEMS晶圓製造?“簡單來説就像在超級純凈的硅片‘地基’上建造一座微縮版‘樂高城市’,通過多次循環工藝步驟逐層疊加形成機械結構與電路。”華鑫微納副總經理丁敬秀説,晶圓製造的産業鏈下游便是芯片切割和封裝測試。

  全國首條!不久前,華鑫微納8英寸MEMS晶圓全自動生産線正式投産。記者探訪時看到,明亮潔凈的密閉生産車間內,“大塊頭”設備整齊排列,空中的“天車”系統精準抓取着一個個晶圓片載具,這些家用電飯煲大小的透明容器單個可容納25片晶圓。

  “‘天車’不僅是運輸工具,更承擔着上下料、存儲等任務,軌道全長約1200米,如同‘項鏈’一般串聯起各個加工環節,並能借助AI算法智能規劃最優路徑。”丁敬秀説,晶圓片就是在這樣的高效流轉中,歷經成百上千道精密工序,最終成型。

  作為蚌埠智能傳感器産業“鏈主”,華鑫微納強大的輻射效應加速上下游企業集聚。目前“中國傳感谷”已匯聚200余家企業,初步構建起智能傳感器材料、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和應用的全産業鏈體系,帶動蚌埠經開區去年規上智能傳感器企業産值同比增長55.8%。

  “面向未來,我們將繼續推動創新鏈、産業鏈、人才鏈的有機融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拓展智能傳感器在更多領域應用場景創新落地。”陶廣生説。

【糾錯】 【責任編輯:吳萬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