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位於潁上經開區的安徽賽拉弗能源有限公司,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繁忙景象:全自動生産線的高速運轉下,一塊塊太陽能光伏板經焊接、疊層、層壓等環節,最後經技術人員檢測合格後,被打包裝箱,即將發往海外。
“我們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成功研發推出大硅片、雙面、多主柵、半片等技術疊加的多款産品和不同類型的智能組件,七次被PVEL(全球權威光伏測試實驗室)評為頂級組件商。”安徽賽拉弗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成根介紹,他們的光伏産品光電轉換效率達到24.5%,發電效率高於市場平均水平,受到國際市場青睞。
“我們將賽拉弗作為光伏産業鏈關鍵環節進行重點培育,通過産業鏈招商、精準招商等多種方式,逐漸形成産業集群。目前,賽拉弗所需70%的零部件已實現本地化配套。”潁上縣商務局副局長韓健告訴記者,當地積極支持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市場,加速國際化步伐。
為助力光伏産品加速出海,合肥海關所屬阜陽海關加強對光伏企業走訪調研,聚焦企業在出口過程遇到的問題,通過“關長送政策上門”“關企座談會”等形式為企業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並組建“光伏壁壘研究小組”,收集整理企業主要出口國市場准入標準和技術法規,通過關企微信群進行實時分享,幫助企業及時掌握貿易動態並採取應對措施,規避貿易風險,同時打造“集中培訓、精準指導、實地幫扶”立體式服務體系,為企業講解自貿協定、減免稅等海關優惠政策,降低企業出口成本。
近年來,阜陽市以“新三樣”(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為突破口,不斷推動外貿結構轉型升級。其中,光伏産品憑藉技術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産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
今年1月至5月,阜陽市光伏産品出口額6290萬元,同比增長124.2%。(記者 安耀武 李鵬 本報通訊員 李致遠)
【糾錯】 【責任編輯:劉曉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