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長豐:能源煥新 向綠而行-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5 06/22 15:01:04
來源:長豐縣委宣傳部

安徽長豐:能源煥新 向綠而行

字體:

  六月中旬,不到中午,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氣溫上升至33攝氏度。

  皖豐長能公司陶樓“光伏+智慧農業”示範園負責人黃成茁很享受此刻的溫度和光照,這意味着依靠光伏發電,光伏項目又能獲得一筆可觀的收入。

  以“能源+”為産業更新賦能

  走進陶樓“光伏+智慧農業”示範園,仿佛置身於一片花園。

  38個集裝箱堆成二層小樓,箱體內飼養的鱸魚、鯽魚、鳊花魚活力十足,水循環系統兩小時一次實現自凈化,産生的“廢水”經過處理,成為院內芹菜、辣椒等蔬菜生長的有機肥。

  以往養魚都是在水塘,集裝箱內大規模養魚,怎麼聽都是一件新鮮事。“好處顯而易見,機器精準放料,避免農藥使用,水體實現自循環。但也有難點,就是能源成本控制。”黃成茁説。

  從哪能找到成本可控的能源?答案藏在示範園的天花板上。

  頂棚一排排光伏板,成為示範園“工業化”養魚的底氣所在。通過光伏板發電,這裡不僅能在白天實現用電自給自足,剩下的電還能上網交易,僅發電一項一年就能帶來26萬元左右的凈收益。

  經濟賬之外,生態賬則更讓人驚喜,這塊總面積不到15畝的園區,光伏發電一年能達到68萬度電,節約碳排放480噸。

  作為安徽省唯一的能源綜合改革“雙試點”縣,在工業、農業、交通、建築等領域,越來越多“能源+”項目在長豐落地生根。

  在長豐縣下塘鎮鳳廬大道與嘉興路交口東南角,中創新航合肥基地用戶側儲能電站項目已投入使用,該項目設計功率31兆瓦、容量93兆瓦時。不僅滿足了企業自身的生産需求,也能為企業周邊,甚至合肥北城企業生産提供清潔能源,可以有效節約企業用電成本,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促進企業綠色能源可持續發展。

  據測算,在長豐縣,各類“能源+”項目全年利用光伏發電預計能達到13億度電,可折合換算成40萬噸標準煤。

  新需求推動新技術

  長豐是如何與“新能源”緊密&&在一起的?2021年是重要的時間點。

  這一年,比亞迪合肥基地落戶長豐縣下塘鎮,自此之後,超200家新能源汽車上下游企業在長豐縣聚集;與此同時,長豐縣聚焦“工業、農業、建築、交通”四個重點領域,率先在安徽省開展能源綜合改革創新試點建設,並在兩年之後,獲批國家首批15個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之一。

  在長豐縣能源綜合改革創新試點展示中心,能源技術研究成果、示範項目通過可視化展示平台一覽無余。其中,全省第一個園區級智碳能源工業互聯網平台,被譽為企業能源管理的“智慧大腦”,接入系統後,平台可實時顯示系統企業能耗數據、光伏發電站數據監測等信息,為企業進行用能診斷、能耗監測、能耗分析、進行碳管理等服務。

  對企業來説,節能就意味着減少成本。

  合肥佩爾哲汽車裝飾有限公司已通過使用該平台嘗到甜頭,利用平台監測系統和大數據,搭建覆蓋廠區、車間和設備的三級計量監測系統,通過用能統計、單耗計算、運行監測和實時報警等多個模塊,將用能成本減少約15%。

  “平台上線後,企業節能減排立竿見影,隨着越來越多的數據匯集,平台的數據價值將日益凸顯。”長豐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作人員邵銳鋒介紹,目前,智碳能源工業互聯網平台已接入39家規上企業、7家分佈式光伏電站、1500家戶用光伏電站數據,運用低碳用能解決方案實現節能減排。

  在能源綜合改革中獲益的不只是企業,長豐縣居民也享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

  “一般送客人到長豐,我都會到能源港充電,這裡能洗車,吃飯價格也合適。”6月17日中午11時30分,網約車司機魏師傅駕車來到皖能綜合能源港,熟練地給車輛進行充電。

  與傳統加油站不同,這座“能源港”是一座集汽柴油、天然氣、燃料氫、充換電、光伏“五位一體”的能源供給服務站,每日最大可滿足2000輛燃油車、80&次氫能公交、576&次充電車輛、300&次換電車輛的供能需求,每年可減少碳排放約1.6萬噸,節約社會用能成本超2000萬元。

  在能源綜合改革的引領下,目前長豐縣已全面完成“縣有港、鎮有站、村有樁”網絡布局,全縣充電樁總數超12000個,成為安徽省充換電基礎設施全覆蓋第一縣。

  向綠而行,逐綠而新。自開展能源綜合改革“雙試點”工作以來,長豐縣緊緊圍繞“工業、農業、建築、交通”四大重點領域,逐步構建“1+N”能源綜合改革創新試點規劃體系,基本形成從能源供給到消費的完整鏈條。

  “下一步,長豐將做好創新應用場景推廣複製,圍繞多能互補能源示範項目持續招優引新,積極打造一批零碳單元,吸引越來越多先進能源技術及新模式、新業態先行先試。”邵銳鋒説。(胡雨松)

【糾錯】 【責任編輯: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