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以來,阜陽市潁上縣關屯鄉通過“鄉村組”三級聯動,把“清單”梳理在一線、問題解決在田間,全力保障夏糧應收盡收。
5月18日,在潁上縣關屯鄉連&村的一處麥田裏,往年因為費用結算忙得不可開交的跨區作業農機手楊龍銀,今年卻意外清閒許多。楊龍銀錶示:“我們車上雖然帶的有量地工具,但基本用不上,當地提供的畝數已經相當精準。”

以往夏收期間,收割的小麥畝數多少、費用多少,是農戶與農機手産生“紛爭”的關鍵難題。一般而言,每台收割機需配備兩名農機手,一名負責作業,另一名則負責與農戶&&對接、測量畝數、費用結算等,像楊龍銀這樣負責結算的角色,在“三夏”時節最為忙碌。
讓楊龍銀“閒”下來的,是當地精準提供的“小麥地圖”。關屯村黨總支委員王學麗介紹:“我們這邊的地塊面積較小,最大的僅一畝多地,且地塊較為零散。我們提前做好準備工作,農機手收割時無需再量地。這張圖可以説是農機手與我們之間信任的橋梁。”
2025年,關屯鄉依託第二輪土地延包確權的地畝數,精準製成了“小麥地圖”,並將7個村劃分為55個網格,網格員人手一份,在一線服務“夏收”。

關屯鄉黨委書記周新海介紹:“我們每位幹部都備有一個工作日誌,將每天收割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晚上開例會時,大家把收集到的問題統一協調解決。”
周新海&&:“在搶收期間,村幹部全部在田間地頭,幫助協調組織收割。”
跨區作業農機手李靜説:“我第一次來這個地方,印象特別好,是我到過的地方中最溫暖、最熱情的。2026年我肯定還會再來。”
服務無止境,關屯鄉以“問題清單”為筆,在麥田裏書寫為民答卷,每一項舉措都精準對接需求,真正把實事辦在群眾心坎裏。(王彪 郭海濤 帥玉豪 楊晨光 李新芝 徐建平 潘海龍)
【糾錯】 【責任編輯:李東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