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構建“萬千生靈”守護屏障-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5 05/25 09:19:06
來源:安徽日報

宣城:構建“萬千生靈”守護屏障

字體:

  宣城開展生態修復,建立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劃片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宣城市郎溪縣畢橋鎮的長溪河入湖處看到,初夏的南漪湖碧波蕩漾,錯落有致的生態塘口如綠寶石鑲嵌在此,粼粼波光,蜿蜒的潛流濕地帶狀分佈。挺水植物與沉水植物構建起立體凈化網絡,現場數百名工人正在栽種水草。

  “目前正在栽植馬來眼子菜,整體工程進度完成了70%。450天的工期已進入關鍵衝刺階段。”項目建設負責人王宇亮説,作為一項總投資達1.1億元的重點生態工程,目前南漪湖入湖口生態濕地建設項目完成建設6座退水涵閘、4座放水涵閘;水生植物蘆葦種植約12萬平方米,黑藻種植10萬平方米,苦草種植6萬平方米。

  南漪湖地處宣城市郎溪縣和宣州區交界處,面積189平方公里,是皖南第一大淡水湖,也是長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起,宣城市在南漪湖省級重要濕地開展濕地生態修復1239公頃,完成生境再造工程9600平方米,為候鳥棲息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如今,選擇南漪湖作為“服務區”和“加油站”的候鳥也越來越多,這裡成為鳥類遷徙、棲息的重要場所。

  “去年東方白鸛、天鵝等大批候鳥遷徙至南漪湖越冬,其中天鵝就達到了500隻左右。飛鯉鎮每年都有‘稀客’光臨,逐漸成為家門口的‘常客’,甚至定居成為‘主人’。”在南漪湖畔的郎溪縣飛鯉鎮,該鎮自然規劃所教導員虞宗賢告訴記者。沿着他手指的方向,成群的白鷺正在悠閒地曬太陽,時而踱步,時而飛翔。

  為保護好這些遠方“來客”,飛鯉鎮安裝了多個360度高清晰度監控探頭,對這片濕地實行24小時監護。同時聘請專業巡護人員,在候鳥遷徙期間加強對南漪湖區域及其濕地的巡護,確保候鳥遷徙之路的安全。

  在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雙坑片區,生態巡護員張永洲與同事每月不定期開展“清網行動”,劃着皮划艇沿着水域岸邊清繳地籠網,然後進行集中銷毀。“除了巡護,我還要給村民們科普地籠網的危害,水中揚子鱷容易被地籠網纏繞造成死亡,過度捕撈也會導致揚子鱷食物短缺。”張永洲告訴記者。

  家住涇縣琴溪鎮琴溪村的張永洲曾有二十多年的村幹部任職經歷,退休後於2019年3月被聘為該片區生態巡護員。

  “2018年琴溪這邊只調查到了十幾條揚子鱷,2020年在這裡修復了550多畝的棲息地,野外放歸了160多條揚子鱷。現在一些放歸的揚子鱷已經開始産卵繁殖了,揚子鱷野外種群越來越壯大了。”説到這裡,張永洲抑制不住地笑了。

  隨着近年來宣城因地制宜開展揚子鱷棲息地生態修復,不斷擴大保護空間,揚子鱷種群數量持續增加。據揚子鱷國家級保護區監測數據顯示,揚子鱷野外種群數量逐年增長,野外揚子鱷分佈點位數現已逐步增加到2024年的358個,野外揚子鱷數量突破1620條,揚子鱷規模化放歸成效顯著。

  宣城是華東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孕育着種類繁多的野生動植物資源。近年來,該市通過開展生態修復,建立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劃片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等措施,為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優良的生態環境,構築生物多樣性保護屏障。該市印發了《關於切實做好自然保護地網格化巡護工作的通知》,督促指導自然保護地管理機構完善管護制度,劃定巡護區域,落實107名專職網格巡護人員,常態化開展日常巡護,截至目前,累計巡護42467公里,發現問題128個,均進行了有效處置。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4個各類自然保護地,總面積11.65萬公頃;現有野生動物434種、木本植物1492種,其中擁有揚子鱷、黑麂等9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銀杏、銀縷梅等6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記者 羅鑫 羅曉宇

【糾錯】 【責任編輯: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