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時節,地處淮河岸邊的阜陽市潁上縣關屯鄉麥浪滾滾,豐收在望,來自全國各地的跨區作業農機手如約而至。為解決“麥客”的吃住問題,關屯鄉政府連續5年開放政府大院為大家提供免費食宿,用實實在在的舉措溫暖每一個“麥客”。

連續5年,敞開大門迎“麥客”
5月19日,走進關屯鄉政府食堂,窗明几淨。
“‘麥客’到了關屯,只管收麥就行,別的什麼都不用操心。”為了給跨區作業農機手提供好的用餐環境,關屯鄉黨委書記周新海提前安排人員將食堂改造一番。
來自淮北市濉溪縣的農機手王志和妻子楊毛想,是第4年來到關屯鄉收麥。趁着天氣晴好,夫妻倆一早就下地,一天收割小麥近100畝。為了爭搶時間,兩人抽空吃點東西。
“食堂提前準備了炸魚、燒肉絲、炒青菜,主食有米飯、饅頭,配菜有鹹鴨蛋、鹹菜,還提供西瓜。”鮮香四溢的飯菜,吸引夫妻倆徑直走向食堂。一人登記姓名、一人排隊打飯,很快,兩人便有滋有味地吃了起來。
吃飯有了保障,住宿也要安排好。以前,大多數農機手外出跨區作業,都會自備帳篷或被褥。關屯鄉政府利用大禮堂、文化站等公共設施,為農機手提供住宿場所,並配備洗澡間。“這裡有洗澡間,洗護用品也供使用。”王志説。
“忙了一天,能吃口熱乎飯、洗個熱水澡、好好睡一覺,就很滿足。”農機手肖偉第一次從淮北市來到關屯鄉,這裡的貼心服務讓他感受到家的溫暖。
暖心之舉已持續5年。周新海介紹,吸引外地農機手到這裡跨區作業,就要從服務上做文章。從2021年開始,一到麥收季節,鄉政府就會敞開大院迎接跨區作業農機手,在保證他們安全、方便他們生活的基礎上,共同為夏收助力。
關屯鄉政府大院敞開5年來,跨區作業農機手紛至沓來,人數增加3倍,有力保障小麥應收盡收。

搶!4天收完3.3萬畝小麥
關屯鄉地處淮河岸邊,多洼地,淮河流域雨季與小麥搶收時間較重合。“小麥成熟七成收、八成丟”的俗語,道出了沿淮農民多次因淮河漲水造成顆粒無收的慘痛經歷。因此,收麥時,農民緊盯一個‘搶’字。
為了加快小麥搶收進度,2021年起,關屯鄉政府考慮協調收割機跨區作業。“關屯鄉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外地農機手沒來過,不熟悉這邊的情況,也會擔心收割工作對接較麻煩。”周新海説,為了留住農機手,關屯鄉政府決定為他們提供完備的保障服務,不僅是在生活上,更重要的是效益方面。
為實現高效組織對接,午收前,鄉、村、組幹部提前和村民&&,摸排連片收割區域,繪製“麥收地圖”,協調收割路線。
“我們將分散的田塊組織起來,把所有收割機分散到各村,避免出現‘空跑路、搶地盤’現象,省去農機手調動機械的時間。”關屯鄉董郢村村幹部鹿成龍説,農機手抵達後,只需按計劃實施作業、連片收割小麥。
在收費方面,機收價格統一按市場價定價,收割費用由鄉幹部代收。待農機手作業完畢後,再按收割畝數予以結賬。這樣下來,不僅提高了麥收效率,也讓農機手作業安心又省心。
關屯鄉共種植小麥3.3萬餘畝,隨着跨區作業農機手陸續就位,原本需要10天左右完成小麥搶收,如今僅需4天就能基本搶收完畢。
暖心服務,助力小麥歸倉
5年時間裏,關屯鄉與農戶、農機手的配合越來越默契,該鄉小麥搶收進度明顯提高。
在原有服務基礎上,關屯鄉政府今年在組織收割、協調服務上做得更加細緻、全面,形成了夏收工作服務清單。
“我們創新推出‘農機手服務&&卡’,打造快速響應機制。”關屯鄉鄉長江沨源介紹,卡片印有鄉、農業部門、派出所、村等負責人&&方式,確保農機手遇到問題及時溝通&&,快速化解爭議糾紛。同時,印製各類農機維修人員電話,承諾“半小時響應、2小時修復”。
今年,關屯鄉&&對接跨區作業收割機90&。農機手報到後,鄉政府聯合縣農機中心開展“安全護航”行動,通過&&卡推送安全須知,組織應急演練,保障安全作業。
同時,該鄉設立8處“農機手驛站”,鄉政府和7個村各一處,提供免費住宿、免費餐飲,配套洗衣機、熱水器等設施;全鄉7個村共劃分55個網格,每個網格由鄉、村、組幹部組成專班,包片負責協調對接農機手與農戶,提高搶收效率;組織村民成立“臨時幫工隊”,協助農機手夜間作業、加油、維修機具,保障全天候連續作業。
“這些人性化的措施,溫暖了每一名農機手,激發了他們搶收小麥的熱情,確保應收盡收、豐收到手。”周新海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