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以“茶旅融合”為主題的現場教學活動在舒城縣五顯鎮石關村舉行,作為“舒城縣高素質農民培育學用貫通試點鄉村農文旅帶頭人班”的實踐課堂,來自全縣的30余名學員走進茶園和民宿集群,實地觀摩石關村如何將“一片茶葉”轉化為“農旅融合”的發展密碼。
石關村地處大別山余脈,平均海拔500米以上,終年雲霧繚繞,是舒城小蘭花的核心産區之一,現有茶園1500余畝。過去,村民以茶葉種植、鮮葉銷售為主,産業鏈短、附加值低。石關村藉&“高素質農民培育”的東風,開啟了茶旅融合的新探索。
“我們在培訓中結合石關村的生態資源和茶産業基礎,提出了‘以茶促旅、以旅興茶’的發展思路。”石關蘭花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龔世存介紹,通過整合財政銜接資金與村集體資産,村裏先後完成了老茶園生態化改造、茶文化體驗中心建設,並開發了“茶園採摘—手工制茶—茶宴品鑒—民宿體驗”的特色文旅線路。2024年以來,累計接待游客1.2萬人次,帶動茶葉銷售額增長20%,村集體經濟增收10余萬元。

如今的石關村,茶旅融合不僅“美了鄉村”,更“富了村民”。2011年,村裏成立了“舒城石關蘭花茶葉專業合作社”,14年來,已吸納150余位茶農。這些茶農在合作社的帶領下,收入也在逐年提高。村民王大姐算了一筆賬:“以前自家茶葉加工數量少,也賣不上好價錢。現在有了專業合作社,直接把摘好的鮮葉送到專業合作社,現場稱重收購,現金結算,這樣算下來年收入超過2萬元。”
“接下來,我們計劃建設茶文化研學基地,開發茶主題親子游、康養旅居等産品,讓‘一杯茶’串聯起生態、文化、旅游的多元價值。”龔世存站在新建成的茶園觀景&上説道。隨着帶頭人班學員的持續賦能,石關村正從“賣茶葉”邁向“賣風景”“賣體驗”,而這正是舒城縣“高素質農民培育”結出的碩果——讓懂技術、會管理、有情懷的基層人才扎根鄉村,用所學所長繪就“産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振興畫卷。(楊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