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單化推進28項重點任務,148個入庫項目撬動總投資超1500億元;科創協同格局加速構建,共建園區建設提質提效;農業領域合作持續深化,新建長三角綠色農産品生産加工供應基地54個……一系列亮眼成績,正是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八市的生動注腳。
2024年,在滬蘇浙一市兩省大力支持下,安徽全省上下通力合作、結對城市主動作為,結對合作幫扶各項任務壓茬推進,取得明顯成效。
推進機制不斷完善
安徽堅持頂格化部署,推動皖北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鄉村振興融合發展加快突破、引領經濟社會全面加快發展,深入推進皖北承接産業轉移集聚區建設。三省一市將紮實推進結對合作幫扶作為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重點議題,並進一步達成共識。
同時,省級層面印發實施《安徽省深入推進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2024年度重點工作計劃》,堅持清單化推進。通過明確28項重點工作,並細化提出187項具體工作任務或合作事項,按月調度、閉環推進。
在城市間對接方面,省長三角辦(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皖北相關市,分別赴上海市、南京市、蘇州市、杭州市、寧波市等地走訪交流,堅持常態化對接,協調推進重點合作事項。結對城市間常態化溝通對接,全年開展市黨政代表團互訪10次,市領導帶隊對接近100次。
此外,在省級層面建立皖北城市結對合作幫扶重點項目庫,堅持項目化帶動。目前入庫項目148個、總投資超1500億元。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引領作用,寧波蚌埠微電子産業園等12個項目獲2024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資金支持9.33億元,撬動地方和社會投資超50億元。
科創産業合作持續發力
宿州市設立“宿州·杭州科創飛地”,吸引國盾量子云數據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正式入駐;滁州市在南京市設立“科創飛地”,選派南航、南農等6名大學教授到滁州企業擔任科技副總;安徽陶鋁新材料研究院與徐工工程機械研究院成功研製CTV動力電池箱體;中國礦大技術轉移中心淮北分中心簽約落地,徐淮兩市開展産學研合作項目95項……近年來,滬蘇浙皖協同創新,科創協同格局加速構建。
依託皖北省級以上開發區,聚力打造“7+3”結對合作園區品牌,其中7個園區成立市場化平台公司,9個園區編制完成産業發展規劃,共建園區建設提質提效。
在資本對接方面,六安市與上海市松江區聯合設立吉六零山海合作基金;中國工商銀行亳州分行與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奉賢支行聯合授信1.6億元,助力東方美谷亳州産業園建設;宿州市與杭州市合作舉辦7場招商引資推介活動,浙商銀行在宿州信貸投放共17.58億元,資本項目對接有力推進。
農業領域合作持續深化。2024年皖北8市新創建長三角綠色農産品生産加工供應基地54個。累計在滬蘇浙結對城市設立農産品展示展銷中心12個,舉辦展銷對接活動76次。淮南名特優農産品上海展示展銷中心銷售額累計破億元。亳藥集團與上海企業聯合開展“垂直農場”中藥材種苗培育。六安市25個産品和57家企業(品牌)成功入選上海市“百縣百品”名錄。
民生服務共享提質擴面
結對城市深化文旅合作,共同舉辦文化交流活動、開展文旅推介、推介旅游線路,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皖北8市在結對城市舉辦文旅推介活動45次,累計聯合推出跨域旅游線路和産品88個。上海市閔行區依託“今日閔行”等平台,持續宣傳推廣淮南“武王墩”等文旅資源。亳州市在上海市奉賢區舉辦“暢游長三角養生在亳州”文化旅游營銷推介會。寧波蚌埠互動開展兩地“游客互送”。
皖北8市與結對城市深化教育合作,累計合作辦學127所,通過長期合作、短期培訓等多種形式開展校長、教師培訓交流6400人次。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投資建設六安天河科技學院。淮北市與江蘇師範大學合作創辦的江蘇師範大學附屬相山實驗學校建成招生。
結對城市間通過共建醫聯體、科聯體、專科聯盟、名醫工作室等方式開展醫療機構合作122個,進一步深化醫療合作。與上海市兒童醫院合作共建的亳州市兒童醫院建成投運。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專家團隊常態化到阜陽市坐診。
同時,結對城市深化養老合作。六安市天堂寨等6家單位入選上海職工療休養基地,上海職工到六安市療休養2萬餘人次。宿州市蕭縣黃藏峪國家森林公園授牌為杭州市職工療休養基地。蚌埠市共享寧波市“甬易養”網絡平台培訓資源,2024年開展養老服務機構人員培訓超2200人次。
幹部人才交流日益頻繁
2024年皖北8市共選派35名幹部赴滬蘇浙挂職鍛煉,吸納結對城市挂職幹部44個。選派優秀專業年輕幹部赴滬蘇浙跟班學習400餘人次。通過幹部的互派挂職交流,皖北地區幹部的思想觀念不斷開放、合作意識持續增強。
在開展幹部互派挂職的同時,推進高端人才共育。蚌埠市舉辦“寧波市領軍拔尖人才蚌埠行”活動,邀請醫療、教育、農業等領域25名領軍人才到蚌埠市開展座談交流、技術指導。淮北市與中國礦業大學共建淮北市高校人才工作站,開展産學研合作。淮南市在復旦大學設立“復旦國金—淮南新能源産業科創人才飛地”。
此外,結對城市堅持促進人力資源共享。阜陽市與蘇州市共同舉辦人力資源供需對接會、勞務對接專場招聘會等活動;六安市在上海市松江區設立人力資源服務站,建立常態化人力資源供需、轉移就業協作等人才流通機制;亳州市與上海市奉賢區成立雙城技能人才培養聯盟;淮南市與上海市閔行區共同舉辦2024滬皖勞務協作淮南專場招聘會,兩地158家企業提供就業崗位1.1萬個。(袁慧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