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肥東縣響導鄉蔣祠社區鄉村振興産業園,一場科技與農業的深度融合正在悄然發生。這裡的藍莓住上“5G”房,在降低種植風險的同時也提高了經濟效益。小小的“藍莓果”成為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的“幸福果”。
4月15日清晨,蔣祠社區鄉村振興産業園內,20000余個黑色種植盆中的藍莓苗在智能滴灌系統的呵護下甦醒。種植基地負責人朱朕輕點手機,藍莓苗生長情況的實時數據躍然屏上。
“傳統藍莓地栽的種植方法會酸化土壤,容易造成耕地板結。”朱朕介紹,他將藍莓種在黑色種植盆裏,盆內基質土由椰糠、菌渣和礦物鹽合成。區別於傳統地栽大水漫灌,盆栽借助5G物聯網,搭載了脈衝式滴灌系統,可以自動補充定制肥液,實現“根係渴了馬上補水、營養不夠及時補充”的精準供給。
“現在,我們通過手機就可以隨時掌握棚內的實時動態,相比傳統灌溉,這種方法節水40%以上,大大節約了田間管理的人力成本。”朱朕介紹,以前農民種地都是蹲在田裏“猜”長勢,而現在,只需看看手機就知道每株苗的“健康”狀況。這片採用椰糠基質盆栽技術的新苗,預計在2026年實現年産80萬斤藍莓,帶動周邊約600名群眾就業。
蔣祠社區相關負責人&&,朱朕是産業園公開招引的第一位“農業合夥人”。他們計劃聯合村集體合作社,以藍莓産業為軸心,輻射出多元融合場景。一方面,産業園將打造2000平方米的智慧冷庫,與冷鏈物流合作,實現藍莓新鮮採摘後2小時入庫,全程無菌保鮮,進一步降低損耗率,提升藍莓新鮮品質與口感。另一方面,他們計劃開發“藍莓雲栽”小程序,啟動用戶認養盆栽,屆時用戶可實時觀看藍莓生長直播。三年內,目標培育10萬名以上“雲果主”。
“我們要讓每顆藍莓都成為流量入口。”蔣祠社區相關負責人&&,目前社區正助力産業園探索構建“政企合作+數字賦能”的發展新模式,招募培養村播達人,引入專業電商運營團隊和農産品供應鏈企業,打造數字化直播間,將種子育苗、田間管理、瓜果採摘等特色場景融入多樣直播,打造沉浸式體驗項目。未來,他們還計劃聯合新招引的觀光農業項目,開展農耕文化研學、定制化農産品預售等業務,進一步帶動村集體增收。
合肥日報-合新聞記者 衛曉敏 通訊員 顧雯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