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淮大地走向世界舞&,安徽叉車集團以自主創新之筆書寫了中國工業裝備製造的傳奇篇章。作為中國工業車輛行業領軍企業,安徽叉車集團通過構建“創新矩陣體系—高端人才生態—産業協同平台”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不僅連續33年穩居國內行業龍頭,更在全球市場實現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華麗轉身,成功躋身世界工業車輛七強之列,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裝備製造企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合力工業園

合力産品集中展示
創新機制塑造競爭優勢
安徽叉車集團以體系化創新塑造競爭新優勢,以“三個一流”為抓手,推動研發機製革新。着力建設一流的技術研究和産品開發體系,率先實施基礎研究與産品開發雙軌並行,將研發周期壓縮33%。着力建設一流的流程技術和項目管理體系,破除專業壁壘,提高跨部門溝通效率,實現了向管理要效益,向流程要效率。着力建設一流的成果評價及研發激勵體系,採用積分制評價,定量評價科研人員績效,實現研發人員骨幹晉陞和人才盤點的科學性和可衡量性;採用産品開發項目制管理,研發人員超利潤分享市場成果,進一步促進科研成果面向市場、加速轉化。在內部實行“揭榜挂帥”機制,推動創新創造活力進一步迸發。2024年重點研發項目兌現率97.5%,新産品産值率突破70%。

合力智能物流産業園
築巢引鳳打造人才高地
安徽叉車集團構建“引育用留”全鏈條人才生態,形成“頂尖專家+領軍人才+青年俊才”的創新梯隊。通過實施“一事一議”高端人才薪酬政策,2023年以來,在智能控制、高端傳動等核心領域引入博士等高層次人才45人,進一步優化了研發隊伍的專業結構和能力水平。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近3年研發投入平均增速超21%,科技創新軟硬體水平有效提高,試驗檢測能力、工程分析能力和智能製造能力明顯提升。目前,公司擁有科研人員1200餘人,佔員工總數的12.06%,其中高級及以上研發工程師佔比超過18%。
優化生態構建創新共同體
通過打造“産學研用”立體化創新生態,安徽叉車集團構建起跨界融合的創新矩陣,與中國電信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建立大數據聯合實驗室。與華為簽訂戰略協議,在數字化轉型、智能物流、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等新質生産力創新領域開展深化合作。建立産學研合作平台,2024年推進實施64個合作項目,其中,與高校合作成功攻克寬溫域低溫電池技術。建立産業鏈融通平台,組建安徽省智能工業車輛産業創新聯盟,建設合力智能物流産業園,智能物流業務同比增長70.8%。建立資本鏈融合平台,發揮“鏈主”作用,依託産業基金,推進明天氫能、維德電源等創新企業孵化,補齊創新鏈條,營造更加開放、包容的創新生態。
技術攻堅引領産業變革
在新能源轉型浪潮中,安徽叉車集團持續攻關核心技術,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努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堅持高端化引領,攻克高效分佈式電驅動技術,實現全球最大噸位55噸鋰電池叉車的交付。堅持智能化驅動,研究核心算法,實現低速無人駕駛系列技術突破。堅持綠色化轉型,加強上下游企業技術合作,實現氫燃料工業車輛的示範應用,新能源産品佔比超64%,同比提高8%。

全球最大噸位55噸鋰電池叉車
全球化布局彰顯中國智造
安徽叉車集團堅持國內外市場並重,加大定制化産品開發,形成伸縮臂叉車、AGV等新産業。堅持技術全鏈路轉化,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創新技術轉化為産品,再從産品轉化為産業的進程,實現海外營收佔比超40%,34個國家市場佔有率第一。堅持標準引領,主持參與制定國際標準8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118項;有效專利超4200件,其中發明專利535件,入選安徽省發明專利百強榜。
站在新起點,安徽叉車集團將以“智改數轉”為抓手,加速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的全鏈條創新體系。隨着合力智能物流産業園的全面投産和歐洲研發中心的落成,這個中國工業車輛領域的“創新策源地”,正朝着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目標闊步前行。(楊可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