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安徽正加速布局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産業,利用各地不同資源稟賦優勢,深耕“光伏+儲能”、新能源汽車、新型能源及電力裝備等領域。
産業逐“綠”而行。通過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快速集聚,不斷延伸産業鏈,為全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增添“綠色引擎”。2024年1月至9月,全省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産業實現營收6062.1億元。其中光伏電池片産量97.8GW,同比增長69.4%,産量佔全國比重約19%,較2023年底提升5個百分點。正負極材料、儲能型鋰電池、儲能系統等主要産品産量均保持40%以上的增速,佔全國比重持續提升。
技術賦能
厚植製造業“綠色”本底
1月5日,記者走進位於合肥高新區的陽光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忙碌着。
“我們正在製造一批銷往國外的制氫設備。去年公司建成了陽光氫能智能製造中心項目,企業現在的産能、研發能力都在提升。”陽光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方偉説。
2024年11月,該公司正式投産運營國內單體最大的制氫裝備智能製造中心,匯聚了工業物聯網、5G、虛擬倣真等技術,配備了關鍵零部件自動化加工産線、電解槽機器人裝配生産線,大幅提升企業生産效率,預計年産值達30億元,園區電解槽産能增至3GW。
“這幾年,公司在電解水制氫技術上持續加強研發,制氫裝備産品不斷更新換代,生産用電量也在持續下降。”方偉介紹,企業制取1立方米氫氣,用電量已從最開始的6千瓦時左右下降到5千瓦時以下。
陽光氫能正是安徽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産業快速發展的生動例證。近年來,我省通過龍頭引領、示範帶動,初步形成了國家、省、市三級綠色工廠培育機制,構建了包含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的綠色製造體系,持續推進節能環保領域新産品、新技術、新材料推廣應用。
以涉氫企業為例,全省相關企業達150余家,氫能業務産值約300億元,覆蓋制儲氫、氫燃料電池等全産業鏈鏈條。我省在氫製備、儲運技術裝備和氫燃料電池關鍵技術上不斷攻關,持續加強産業培育和政策支持,一批氫能産業園和産業集聚區在合肥、六安等地不斷發展壯大。
緊抓招引
助力重點項目加速落地
一場對接會,讓産業供需“無縫對接”,科技成果“沿途下蛋”,賦能安徽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産業高質量發展。
在2024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産業科技成果和應用場景對接會上,64項科技成果、34項應用場景解決方案發布,多家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達成合作共識,現場簽約10個項目,簽約金額達1.67億元。
中國科大徐集賢教授團隊現場發布“鈣鈦礦領域科研成果”,相較於傳統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成本低廉、組分可調等特點;東華大學環境科學工程學院發布的“有機固廢1小時納米腐熟製備高活性有機肥”,可有效解決傳統的有機固廢堆肥周期長(約為30—60天)、無害化難、肥效低等問題,其中無害化率可以高達95%以上。
“這個對接會對我們技術成果轉化很有幫助,希望在科技示範項目的資助下,盡快讓項目在安徽落地推廣。”東華大學環境工程學院教授蔡冬清説。
産業發展離不開好項目。安徽不僅要將項目引進來,更要搭建好企業與科研院所的溝通橋梁,促進新技術、新産品的轉化應用。
2023年以來,作為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産業專班牽頭單位,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産業推進組工作專班辦公室深挖産業發展新機遇,深化對接合作,實現了産業從點到面、串珠成鏈、集鏈成勢的跨越。
“我們通過編制産業招引目錄,召開産業推介會、金融對接會等形式,持續打出‘雙招雙引’組合拳。”省生態環境廳科技外事與財務處處長潘繁&&,2024年以來,我省已在上海、深圳、香港等地舉辦6場産業推介會,參會企業近700家,簽約項目39個,投資額373.7億元。此外,省産業專班辦公室與市縣聯合招商43次,落地項目4個、投資額131億元。目前,北京華馳動能、重慶太藍新能源等6個項目已落地安徽,總投資額約230億元。
政策發力
加速皖北産業綠色升級
近日,位於阜陽市潁上縣的安徽賽拉弗能源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8條全自動化生産線全功率開啟,加緊生産銷往省外的雙玻高效光伏組件訂單。
“公司生産的雙玻高效光伏組件,相比於以前的單面玻璃,實現了兩面發電,發電效率提升了近20%。”安徽賽拉弗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毛銳介紹,該公司能造出好産品,除了自身技術領先,還得益於周邊有“好配套”。企業不遠處就是行業領先的光伏壓延玻璃生産企業,由它們生産的超白光伏壓延玻璃,太陽能透光率達到了94%,大大提高了賽拉弗電池板的光能利用率。
“如今,許多優質光伏企業在園區形成集聚效應,也降低了企業運輸成本。”毛銳&&,企業選擇落戶潁上,還看中了縣政府對光伏産業的政策扶持,相關配套服務做得好。
近年來,潁上縣積極推進産業集聚發展,初步形成了光伏産業鏈,被省政府授予省級清潔能源新材料特色産業集群(基地)。目前,全縣聚集光伏相關企業15家,年産值佔全縣生産總值的25%。
強壯産業筋骨,才能挺直皖北全面振興的脊梁。2024年,我省印發《皖北新能源産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等文件,指導皖北各市立足實際發展細分領域,做強特色産業往前趕。省産業專班主動上門與中國船舶等央企對接,發揮央企引領作用;中廣核集團等央企在皖北地區新開工、簽約項目10個,總投資147.4億元。積極發揮省屬企業支柱作用,省屬企業在皖北地區完成投資32.4億元、同比增長12.2%。
新能源等重點産業率先突破,推動皖北地區高質量發展。2024年1月至9月,皖北地區落地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産業項目數達162個,總投資1686.5億元,佔全省比重分別提高6.8個和13.3個百分點;營收718億元,同比增長3.8%,高於全省4個百分點,其中光儲産業營收佔全省光儲産業營收比重從去年同期的14.9%提高到17.3%;利潤50.2億元,佔全省比重提高7.9個百分點。(記者 羅曉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