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宣城市績溪縣家朋鄉立足鄉賢、鄉俗、鄉情等本土資源,融“德”“禮”“法”於一體,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

家朋鄉舉辦“曬秋”活動。
崇德尚善 德治“春風化雨”
金秋時節,走進績溪縣家朋鄉尚村,田園、村居、遠山相映成趣,村容村貌整潔有序,家家戶戶正屋大門旁都懸挂着一塊刻有簡短樸實家風家訓的實木誡言牌,構成了古村推動鄉風文明的新風景。
德治是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重要精神動力。家朋鄉堅持最大程度釋放“德治”能量,將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禮讓和諧”文化注入基層治理,以良好家風浸潤人心,積極發揮好家風、好家教的示範引領作用,培育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優良風尚,推動滋養生成良好家風、文明鄉風、淳樸民風。
該鄉充分發揮道德模範標兵的引領作用,2024年,1人獲“宣城好人”稱號,8戶獲評“績溪縣最美家庭”“績溪縣綠色家庭”“績溪縣最美婆媳”,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常態化開展。
共創共享 自治“深入人心”
為最大限度地反映、聽取和執行村民的合理化建議與意願,各村設立積谷會、鄉賢參事會、振霞會、十姓九祠理事會、鄉風文明隊、環境美化隊及修志續譜委員會等鄉村自治組織,充分吸納離退休幹部、老黨員、鄉賢等人員,搭建“舞&”,傳遞“話筒”,由群眾“唱主角”,讓矛盾糾紛在“你一言、我一句”中妥善化解,實現鄉村建設和諧平安。
尚村將一幢閒置老屋改建為竹篷老房公共空間,建成“幽篁裏”百姓評理説事點,開展矛盾懇談,開設法治講堂,宣傳政策法律、傳播文明新風。該村“積谷會”參與鄉村治理管理模式引起了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的關注、調研和推薦。今年以來,家朋鄉成功調解鄰里糾紛10余起,法治宣傳20余次。
就地化解 法治“定分止爭”
“村裏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主動介入,及時調解。”面對群眾的摩擦糾紛,該鄉綜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聯席合力,通過調解、協商等方式“就地化解”,把矛盾盡可能解決在萌芽狀態,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家朋鄉尚村以“三治融合、和諧興盛”特色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家朋鄉深入開展上門調解、送法下鄉、巡邏守護等工作,充分發揮網格工作優勢,延伸探知觸角,走向千家萬戶,全力做到社情民意第一時間收集、風險隱患第一時間感知、矛盾糾紛線索第一時間掌握,完善訪調、訴調、警調銜接機制,打通法律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該鄉全力推進“八五”普法活動,築牢法治文化根基,開展各類普法專項活動50余次,鄉人民調解委員會榮獲市級先進“握手言和”調解組織。(汪秀雲 湯娜/文 紀雯縷/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