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生於此,成長於此……”在位於肥東縣硯山腳下的包公故里文化園,講解員正在為來訪的游客講解肥東名人包拯的生平。
近年來,肥東縣深入實施“生態文旅強縣”戰略,通過深挖歷史文化內涵,將傳承保護地方文化與發展旅游相結合,打造了一批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文旅精品項目,走出了一條以文化旅游推動鄉村振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深挖當地文化內涵 盤活鄉村文旅資源
近年來,肥東縣依託其獨特的文化優勢,打造了一系列文化旅游精品項目,成為鄉村旅游的新亮點。肥東縣深入挖掘包公文化內涵,建設了包公故里文化園等文化旅游項目,還舉辦系列包公主題文藝創作和文旅活動,推動包公情景劇演出、文創商品開發、文旅項目打造。
位於肥東縣硯山腳下的包公故里文化園,作為中國首個互動體驗情景式包公文化旅游園區,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來客。2023年12月,包公故里文化園正式入選國家4A級景區創建單位,2024年11月被命名為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中國共産黨合肥歷史館、蔡永祥紀念館等多處紅色遺址舊址見證了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2024年,肥東縣獲評安徽省十佳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範區,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入選安徽省十佳革命文物主題游徑之“百萬雄師 氣勢如虹”線路。
目前,肥東縣正對紅色文化品牌資源全面提檔升級,在舊址所在地撮鎮鎮瑤崗社區,以“渡江戰役,紅色瑤崗”為主題、佔地100多公頃的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文化生態園景區正在全力建設中,跑出紅色文旅賦能鄉村振興加速度。
以“民宿+”為抓手 繪就田園新興畫卷
近年來,肥東縣依託獨特的區位優勢、優美的自然風光、厚重的歷史人文和民俗文化,積極發展民宿産業,使之成為和美鄉村建設的新動能、旅游消費的新陣地、鄉村經濟的新引擎、文化傳承發展的新載體。
2018年,肥東縣牌坊鄉敏銳地捕捉到商機,盤活當地閒置的民房,與合肥東部新城文旅傳媒有限公司招商引資引入第三方企業,共同打造肥東第一家鄉野民宿“觀稼園”,將舊時農戶格局與周圍民房、田園、菜園、果林、生態園、池塘、溝渠融為一體,做到“一步一景、一處一觀”。
“觀稼園”民宿位於牌坊鄉許井社區,地處眾興水庫下游,周邊環境優美,氣候適宜,遠離塵囂,可以盡情享受鄉野之美。2023年8月,該民宿三期改造提升項目正式開工。“我們民宿帶動了周邊10餘人就業,主要從事綠化養護、客房保潔、前&接待等工作。”“觀稼園”民宿負責人李長澤&&。
同時,為增強游客體驗感,一方面,“觀稼園”民宿採購當地手工農特産品包裝成精美的文創禮品,一方面還與周邊的蔬果採摘園、農耕文化兒童科普探索體驗館等當地特色旅游産業相結合,開發果樹採摘、稻蝦養殖等游玩項目,豐富了游客的體驗內容,既盤活了當地農村閒置資源,帶動居民致富增收,也讓更多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
在肥東縣,不只是“觀稼園”,越來越多的精品民宿如雨後春筍般涌現。依託獨特的自然資源及環巢湖旅游開發,以四頂山居、畈塘·拾吾舍、花田·僑鄉里、雨悅山房等為代表的一批優質民宿聚集巢湖東岸,逐漸形成了環巢湖民宿集聚區。
如今,肥東縣以“民宿+”為抓手,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形成了以歡樂森林為代表的研學游、水清木華為代表的觀光游、印象梁園為代表的採摘游、紅石咀為代表的露營游、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為代表的紅色游、包公故里文化園為代表的文化游、十八聯圩為代表的生態游,並以長古旅游公路為彩線串珠成鏈,擦亮“渡江紅色文化”“包公故里文化”“巢湖生態文旅”三大名片。
深化文旅體制改革,聚集文旅品牌效應
近年來,肥東縣持續深化文旅體制改革,優化産業發展結構,增加優質産品供給,推動全縣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
六家畈位於肥東縣長臨河鎮,擁有明清時期的古村落建築群——六家畈古民居群,是合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已建成畈塘民宿群、淮軍文化陳列館、玉蘭故事館、僑鄉別院、1952·糧倉文創園等設施景點。
六家畈在改造的過程中不僅保留了原有的建築風貌,還挖掘獨具特色的巢湖文化、淮軍文化和僑鄉文化內涵;目前已初步形成一條集城鄉微度假、研學旅行、戶外運動、沉浸式夜游生活等特色文旅産業於一體的旅游産業鏈。
此外,肥東縣還將地方傳統民俗、非遺工藝、特色美食等融入旅游,打造長臨古街、撮街等特色街區,形成一批品質高端、業態新穎、特色鮮明的新業態新場景,其中環巢湖民宿,桂花&、觀海、哈比、途居包公源等露營地,以及其他項目産品享譽省內外,為游客提供優質旅游體驗。
據統計,2024年,肥東全縣預計接待游客835萬人次,同比增長11.3%;預計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8.2億元,同比增長3.8%。(劉曉然 梁雨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