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銷海外的白玉蝸牛、渾身是寶的梅花鹿、土裏生金的蚯蚓……冬日暖陽下,廣袤的田野孕育着來年收穫的能量,而在固鎮縣仲興鎮的一個個特色養殖場內,鄉村版“神奇動物在哪”正精彩上演。
頭頂搖錢樹 返鄉創業發展致富“鹿”
“成年梅花鹿一年只繁殖一次,現在正是梅花鹿的配種期,現在我們掌握了繁殖技術,梅花鹿日常存欄達到80余頭。”在固鎮縣紅旗村的耿哥梅花鹿養殖場,負責人耿書斌望著欄裏越來越多的梅花鹿不禁喜上眉梢。
“別人走過的路我不想走,要做就做點不一樣的。”幾年前,耿書斌從杭州返鄉創業,經過多次調研,他將目光投向了梅花鹿養殖,開啟了特色養殖創業之路。
養殖場內,梅花鹿正悠閒吃草,圈舍清爽乾淨幾乎沒有異味。“梅花鹿抗病能力極強,雖然吃得少,但是在草料選擇和繁育上要更精細。”面對梅花鹿養殖的陌生領域,耿書斌多次赴東北考察取經,如今的他成為了養殖梅花鹿的行家裏手。
俗話説,鹿身百寶,其有着極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眼下,耿哥梅花鹿養殖場現已形成集中養殖、採集鹿茸、鹿血、銷售鹿酒於一體的“鹿”産業發展鏈條。
目前,耿哥梅花鹿養殖場平均月銷售額達到10萬餘元。“雖然梅花鹿産業剛剛起步,但是已經有不少村民産生了和我一起養殖梅花鹿的想法。”耿書斌&&,既然選擇了回鄉,不僅要把特色養殖做大做強,未來還要帶動更多村民一起致富。
培育“牛”産業 小蝸牛“爬”出致富快車道
“比養豬風險小,比養牛利潤高。”在固鎮縣趙橋村村民余漫家門前的大棚內養着數以萬計只特殊的“牛”,一隻只拇指大小拖着褐色螺殼的白玉蝸牛,為群眾增收致富開闢出新路徑。
“白玉蝸牛繁殖速度快、生長周期短,一隻蝸牛一次能産出100多顆蛋,這些蛋從孵化到銷售只要3個月的時間。”養殖戶余漫從去年11月開始嘗試白玉蝸牛特色養殖,白玉蝸牛養殖成本較低,技術要求也不高,可以“零門檻”入行。
發展特色養殖,銷路是關鍵。白玉蝸牛因其肉嫩、鮮美、高蛋白、低脂肪、膽固醇含量低,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等特點,備受消費者的青睞。“現在國內白玉蝸牛市場還未成熟,但其綜合利用價值高,我們的白玉蝸牛遠銷廣東和國外等地區。”余漫&&,同村還有其他村民養殖白玉蝸牛,大家互通有無,可以保證銷路不愁。
“白玉蝸牛養殖不僅讓村民們找到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也讓村集體看見了適合趙橋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突破口。”趙橋村黨支部書記趙海軍&&,未來將進一步引導村民嘗試特色養殖,推動養殖戶由“單打獨鬥”轉向“抱團發展”。
泥土裏淘金 蚯蚓養殖串起生態農業
走進位於固鎮縣陀西村的益磊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坤正帶領工人準備黑羽雞飼料。除了菜葉、米糠等常規飼料外,在黑羽雞的“飯碗”裏還加了不少的蚯蚓和蚯蚓土。
益磊養殖專業合作社利用畜禽糞便養殖蚯蚓,在消解農業廢棄物的同時,蚯蚓排出的糞便可作為優質有機肥料種植有機蔬菜,實現綠色循環種養。此外蚯蚓也可以被加工成富含蛋白質的飼料,提供給養殖業使用,既延伸了蚯蚓養殖的上下游産業鏈,又能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蚯蚓的腸道相當於一個小型的轉化工廠,它可以將不利於植物吸收的腐殖質轉化為營養豐富的有機肥。”趙坤説道。現在蚯蚓糞的價格在每噸800元左右,合作社內400畝蚯蚓養殖面積每年可以産出蚯蚓糞8000多噸。
“從用蚯蚓糞施肥的瓜果蔬菜,到蚯蚓飼養的牲畜家禽,種植養殖過程中産生的廢棄物又可以用於蚯蚓飼養,我們在生態農業的基礎上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徑。”趙坤介紹,合作社內種植了草莓、葡萄等水果品種,飼養了小香豬、兔子、天鵝等萌寵,可以吸引游客前來觀光采摘,沉浸式體驗生態農業。
特色養殖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未來仲興鎮將持續加大對特色養殖的支持與指導,積極探索發展新路徑,聚力打造‘一村一品’,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仲興鎮黨委主要負責人介紹。(尤靖文 凌義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