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為筆,共繪宜居宜業鄉村新畫卷-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4 12/05 09:05:15
來源:安徽日報

和美為筆,共繪宜居宜業鄉村新畫卷

字體:

  近日,亳州市譙城區牛集鎮李集村寶蓮家庭農場的陽光棚裏,村民在科技特派員的指導下進行草莓管護工作。通訊員 武清海 攝

  近日,歙縣金川鄉伏黃村的村民們在製作紗面。記者 潘 成 攝

  近日,在銅陵市義安區鐘鳴鎮金山露營地,眾多游客在草地上露營嬉戲。記者 劉 洋 通訊員 儲著傳 攝

  冬日的皖南川藏線,紅、橙、黃、綠等各種顏色交織,從空中俯瞰,宛若一幅色彩斑斕的美麗畫卷。沿着皖南川藏線開啟“上線”之旅,沿途有特色民居、古樸村落、美麗景區,戶戶皆是景、村村留鄉愁的和美鄉村美麗“容顏”,驚艷了慕名而來的游客。

  近年來,我省大力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加快建設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推動實現鄉村産業發展更興旺、文旅融合更深入、基層治理更精準,和美鄉村“願景圖”正在加快成為“實景圖”。

  做足特色文章 加快産業發展

  蟹粉燴裙邊、毛蟹燒年糕、蟹粉獅子頭、香辣蟹……連日來,銅陵市義安區東聯鎮的“東聯之聲”微信公眾號採取連載方式推出了該鎮“第二屆招牌菜巡禮”。

  “14道招牌菜都是以‘蟹’為題,我們連載了兩個星期。”東聯鎮黨委委員、宣傳統戰委員劉芳告訴記者。

  東聯鎮地處長江之濱,水系發達。近年來,該鎮充分利用獨特的水域資源,積極發展水産養殖業,現有水産養殖水面8800余畝。其中,養殖螃蟹的水面800余畝,年産4萬公斤螃蟹。

  11月9日,東聯鎮舉行了第二屆招牌菜評選暨蟹王爭霸賽活動,吸引了該鎮17戶養殖戶參加。活動現場為評選出的“蟹王”“蟹後”養殖戶頒了獎,並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蟹王”“蟹後”拍賣活動。當天晚上,東聯鎮還舉辦以“蟹”為主題的招牌菜評選和“河蟹音樂節”活動,現場同樣熱鬧非凡,美食評委們現場通過觀看、品嘗的方式,從色、香、味等多方面衡量參評的特色美食。

  “以推介螃蟹産業為主題舉辦精彩活動,提升了我們的産業知名度和影響力。”東聯鎮永豐村螃蟹養殖戶方大山&&,農産品需要展示展銷&&,得讓自家的好産品被更多人知道。

  2022年,東聯鎮入列全省鄉村振興示範鎮創建名單。該鎮結合自身農業資源以及和美鄉村建設要求,抓好鄉村産業發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培育了龍蝦、螃蟹、蓮藕等一批特色産業,打造出一批“高顏值”鄉村。

  11月9日,東聯鎮還舉辦了産業發展專家論壇,邀請省內外專家學者與企業家代表一起,圍繞農業産業振興、未來發展方向、城鄉共融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收集了諸多意見建議。

  東聯鎮工業基礎厚實,轄區內有近30家規上企業。結合自身實際,東聯鎮錨定“工業園區新鄰里 城鄉共融新標杆”目標,加快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統籌推進“三生融合”,推動高質量發展。

  “以‘蟹’為題、以‘食’為媒,在擦亮鄉村産業發展特色品牌的同時,服務鎮裏的工業企業聚才引智。”東聯鎮黨委書記黃一偉&&,將繼續大力發展特色産業,並圍繞做強農村集體經濟、做好農民就業增收、做實民生兜底保障、做優基本公共服務四個方面統籌發力,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樣板。

  大戲輪番上演 推動文旅融合

  採菊東籬,以菊會友。近日,位於東至縣東流鎮的東籬湖菊花博覽園開園。繽紛花海、非遺嘉年華、主題書畫展、菊花雅集等諸多活動精彩上演。

  11月份以來,池州市文旅活動好戲連&。11月8日,2024年長三角康養旅游嘉年華暨大黃山(池州)養生“硒”游季活動啟動,推動“康養+旅游”新業態新模式高質量發展;11月9日,2024年安徽石&全國攝影大展暨畫坑曬秋系列活動,在石&縣七井山畫坑景區展開;11月13日,第三屆“池州杯”長三角民歌邀請賽在青陽縣文宗古村舉辦,滬蘇浙皖四地12支民歌隊伍齊聚一堂,以歌會友……

  “煙雨大黃山,心靈休憩地”,面對“大黃山”建設這一重大機遇,池州市主動抓住“風口”,展現新作為。

  池州市聚力打造環九華山、池州主城區、沿秋浦河、環升金湖“四大片區”,實施大策劃、大招商、大項目、大營銷、大服務“五大行動”,發展休閒度假、醫療康養、會議會展、體育賽事、文化服務、創意經濟“六大産業集群”,不斷拓展産業布局空間,實現一、二、三産融合發展。

  秋浦河蜿蜒流經磯灘鄉,沿途旅游資源豐富。以前,由於旅游業態不足,游客基本上“當天來當天走”。如何把“流量”變為“留量”?石&縣磯灘鄉主打“慢”字,構建“慢山、慢水、慢生活”品牌,發展康養旅游,建設鄉村民宿,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康養小鎮。

  隨着池黃高鐵及長三角大環線開通,黃山、池州、安慶、宣城4市乃至整個長三角地區的時空距離進一步拉近。今年以來,池州市在上海、浙江等地開展了20多場文旅招商推介活動,大力引進文旅新業態項目。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挖掘儺文化、長江文化、小三線文化等地域文化,大力發展‘文化+科技’‘文藝+旅游’‘影視+旅游’,探索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新路徑,聚力打造更多特色鮮明、內核強勁、積極向上的文旅融合新産品、新服務、新業態、新品牌,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池州市文旅部門負責人&&。

  培育文明鄉風 描繪幸福畫卷

  “明年這個時候,我們的健身廣場應該就建好了,這裡也就熱鬧了。”近日,在桐城市雙港鎮鴨子村佔屋村民組,村民組組長李松傑指着一塊閒置空地對記者説。

  佔屋村民組有村民104人,村民們平時鍛煉要去鴨子村黨群服務中心前的休閒廣場,距離遠,不太方便。前不久,李松傑向村民們提議,能否通過自籌資金的形式在家門口建設一個小型健身廣場。

  “大概1萬塊錢就能把廣場建起來。”李松傑算了一筆賬,最大的支出就是購買地磚、平整土地,健身器材可以申請市級體育項目支持。

  為了調動村民們捐款的積極性,李松傑帶頭捐款500元,並挨家挨戶地做思想工作。“每到一戶,我都會跟他們説‘六尺巷’的故事,希望他們能夠為了村裏的公共事業,‘讓’出自己的一些私利,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李松傑告訴記者,目前已籌集了5500多元,等資金湊齊後馬上動工。

  兩年前,剛從教師崗位退休的老黨員李松傑當選佔屋村民組組長。在他的推動下,佔屋村民組成立了“黨員之家”,這裡現已成為黨員和群眾“零距離”溝通的驛站。李松傑經常組織村民們在這裡學習。

  “我們正謀劃在‘黨員之家’開展一些宣講活動,讓村民們更深入地了解六尺巷文化,領悟謙和禮讓的精神內涵。”李松傑&&。

  近年來,桐城市將六尺巷典故蘊含的“禮讓和諧”文化融入基層治理,創新推出以“黨建領事、禮讓和事、群眾説事、多元解事、網格管事、群力防事”為主要內容的“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該市各鄉鎮(街道)、村(社區)紛紛跟進,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解讀其精神要義。佔屋村民組以黨建引領基層自治、激活鄉村治理新活力的做法便是其中一例。

  “我們將進一步推動‘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在基層深化運用,與安慶師範大學合作共建‘六尺巷和解文化研究中心’,不斷豐富其內涵、拓展其外延,同時加快‘六尺巷社區治理學院’建設,開發專題課程,構建賦能基層社會治理的教育教學體系,讓禮讓和諧更加深入人心,助力基層治理提質提效。”桐城市委書記章周中&&。(記者 劉洋 徐建 陳成)

 

 

【糾錯】 【責任編輯: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