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門紅茶緣何香飄四海?-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4 12/04 08:24:10
來源:安徽日報

祁門紅茶緣何香飄四海?

字體:

  今年1月至11月,祁門縣茶葉出口額達549.8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22%。

  祁門紅茶能夠在海外站穩腳跟的背後,除了得天獨厚的生長條件、精湛的製作工藝外,還與當地在茶園管理、農殘管控以及智能化清潔化加工等有着密切關係。為了探尋祁門紅茶風行世界百年的奧妙,本報記者就此採訪了祁門縣的茶企、茶農以及茶葉主管部門等。

  怎樣持續打響國際知名度——

  加入萬里茶道聯合申遺隊列

  11月30日,2024“一帶一路”國家駐華使節自行車系列賽(黃山·祁門站)在祁門縣舉辦。賽後,參賽選手們品鑒了祁門紅茶,觀摩了生態茶園。“我來自盛産咖啡的南非,現在身處最好的紅茶原産地之一的祁門縣。我非常喜歡祁門紅茶的細膩口感,喝了使人神清氣爽。”談及祁門紅茶的口感,來自南非的格倫·約翰·杜斯納普這樣説道。

  茶香悠長,穿越百年。19世紀之前,祁門縣産的都是綠茶。1875年,鄉紳胡元龍開始改綠制紅,祁門紅茶因此興起。此後,一批批祁門紅茶從祁門縣的梅南渡碼頭出發,沿閶江到鄱陽湖,後從漢口港被運往英、美、俄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由此,祁門縣也成了萬里茶道的重要一員。2021年12月,安徽成為萬里茶道聯合申遺的第9個省份,祁門縣是安徽加入申遺城市聯盟的代表。

  為持續打響祁門紅茶的國際知名度,近年來,祁門縣舉辦了世界三大高香紅茶·祁門對話、祁紅採摘節暨“品鑒祁門紅茶·共享人類非遺”祁紅萬里行啟動儀式、“大使茶座”走進祁門、祁門紅茶“茶王賽”、中國詩茶大會等特色茶事活動。今年6月,祁門紅茶首家海外門店在英國布裏斯托開業,這也是祁門紅茶首次以品牌店的形式走向海外。

  據統計,目前,祁門縣年産茶葉7800余噸、全年綜合産值70余億元,茶農人均茶葉收入7500余元。

  祁門紅茶為何能夠風行世界百年?安徽農業大學農業部茶樹生物學與加工利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寧井銘認為,這與祁門縣特殊的微氣候密不可分。祁門縣地處世界公認的北緯30度黃金産茶帶,山多、雲多、霧多、陰雨多、直射日光少的“四多一少”的自然條件和以紅壤、黃紅壤為主的土壤類型,為茶樹生長提供了絕佳條件。

  “除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還與祁門紅茶的製作工藝有關。手揀、補火、拼配等14道傳統製作工序取決於手上功夫,所以祁門紅茶又叫祁門功夫紅茶。”寧井銘説。2008年,祁門紅茶製作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202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茶園綠色防控靠什麼——

  制定名茶保護地方性法規

  位於祁門縣柏溪鄉的白塔茶園,是2015年祁門紅茶榮獲米蘭世博會金獎的採摘點之一。12月2日,記者來到該茶園並看到,每一壟茶樹前都有一堆拔下來的雜草。“我們都是人工除草,堅決不使用除草劑。”茶園管理員吳國軍説。

  為了向記者證明茶園不使用除草劑、殺蟲劑等化學農藥,吳國軍還隨手摘了一片葉子。“你看,這葉子上的圓孔都是蟲吃的。即便有些害蟲,也不需要擔驚受怕。如果打了農藥,很多益蟲也會被毒死,小鳥也不會來了。”吳國軍説,茶園的病蟲害防治主要靠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為開展茶園綠色防控,祁門縣首創了以“縣鄉村合力、政企民推力、獎培宣引力”為核心的全域綠色防控“三三機制”管控模式,並&&《關於試行〈祁門縣茶園綠色防控舉辦獎勵暫行辦法〉的通知》《祁門縣茶園管理背負式除草機補貼實施方案(試行)》《茶園綠色防控工作實施細則》等配套政策,同時將茶園綠色防控寫入全縣111個行政村村規民約。

  除此之外,祁門縣還構建了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集中配送體系,全面禁止化學農藥進茶園;大力推進智慧茶園、品牌茶園建設,以茶葉産品推行SC認證為契機,在27家茶園建立産品質量追溯與監管機制,可監管茶葉製作源頭到終端的每個環節。

  據統計,目前,祁門縣共有茶園19萬畝,其中有機認證茶園1.2萬餘畝、綠色認證茶園1.1萬餘畝。今年1月至10月,全縣茶葉快檢14785份,合格率達99.92%,成品茶抽檢301組,抽檢合格率100%。

  “現在,綠色、有機茶園的高端幹茶可以賣到每公斤1.4萬元,而且供不應求。而普通茶園的茶葉只能賣到每公斤800余元。”祁門縣祁紅産業發展中心副主任耿其明説,伴隨着茶園綠色防控經濟效益的顯現,茶農們對綠色、有機茶園培育的積極性、主動性越來越強。

  今年9月,黃山市人大常委會制定&&了《黃山市傳統名茶保護條例》,其中明確規定在茶樹種植過程中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含除草劑、生長調節劑),支持推廣生物、物理和其他綜合性病蟲草害防控技術。談起即將實施的條例,耿其明説:“條例明年1月1日開始實施後,茶園的綠色防控就有了更加堅實的法律依據。這不僅有利於農殘的源頭防控,同時也有利於祁門紅茶國際知名度的提高以及出口量的增加。”

  打開國際市場的秘訣是啥——

  企業標準高於國家標準

  “一旦被檢測出農殘,可不是退回這麼簡單。日本以及歐洲的很多國家會要求就地銷毀,而且還要支付銷毀費用和罰款。所以,我們對出口茶葉的質量把控十分重視。”12月2日,談起農殘,安徽省祁門紅茶發展有限公司首席質量官範文翰説。

  安徽省祁門紅茶發展有限公司是原祁門茶廠改制後組建而成,旗下産品先後獲得中國馳名商標、中華老字號、國家生態原産地保護産品等榮譽稱號。今年1月至10月,該公司共出口祁門紅茶近150萬美元,銷往美國、德國、俄羅斯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茶葉生産質量標準有企業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標準等,我們把企業標準定在了行業標準、國家標準等標準之上。”範文翰説,這是公司産品能夠打開國際市場的最大“秘訣”。

  為把好生産環節的質量關,祁門紅茶發展有限公司建設了高標準清潔化生産廠房、智能數字化全自動清潔生産線,實現了生産與包裝的全程無塵、無接觸。除此之外,還建設了600余平方米的檢驗室。“目前,檢驗室主要做水分、灰分、粉末等基礎性檢測,這些檢測數據主要供企業掌握産品質量,出口茶葉的質量檢測還必須交至出口國認定的第三方專業檢測機構。”範文翰説,目前公司每年的檢測費用都在30萬元以上。

  “我們每年都會深入祁門縣的茶葉種植場,對農業投入品、病蟲害防治記錄等進行監督。”黃山海關監管科副科長許瀟介紹説,海關部門對出口茶葉的質量監管,並非僅局限於抽檢、核定第三方檢測報告等,其監管範圍還延伸至茶園。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出口茶葉生産企業及其原料種植場必須到海關備案。據統計,目前在黃山海關備案的出口食品生産企業中共有茶企24家,其中祁門縣佔4家。“監督主要採取‘雙隨機’方式,監督人員、備案企業及其種植場均通過隨機抽取産生。”許瀟説。

  據黃山海關介紹,近年來祁門紅茶生産企業出口的茶葉均符合進口國家或地區的限量標準,未發生因農殘超標等而被通報事件。“我們一直密切關注國際茶葉農藥殘留標準及關稅政策的變化,努力給祁門紅茶出口企業當好‘智囊團’,努力為這個百年品牌的出海保駕護航。”黃山海關副關長侯學文説。(記者 袁中鋒)

【糾錯】 【責任編輯:劉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