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增3倍:“貸”動經濟生態互促共贏-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4 11/25 08:28:51
來源:安徽日報

4年增3倍:“貸”動經濟生態互促共贏

字體:

  立冬時節,遠眺淮北綠金中央公園,初升的陽光灑在湖面,水草叢生、候鳥棲息。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因採煤沉陷的土地。

  近年來,淮北銀行機構累計為綠金湖等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提供40余億元授信支持,治理沉陷土地23萬畝。

  實現“雙碳”目標,需要統籌推進能源和産業結構調整,涉及行業多、投資周期長、融資需求大。

  人人都愛“綠色”,但做好生態治理修復,比情懷更重要的是專業。

  這無疑是一個要“花大錢”的領域,通過專業化的制度創新來引導金融資源市場化配置,撬動地方政府、經營主體以及各類投資主體的動力和活力,這或許就是綠色金融的探索之路。

  也因此,綠色金融,對於生態環境治理修復不可或缺。

  前不久,中國人民銀行、生態環境部、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於發揮綠色金融作用 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從加大重點領域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19項重點舉措,旨在通過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在政策的加持下,“綠色金融”正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一個可以被觀察到的現象是:越來越多銀行正以專業組織、專項額度、專門考核來打造綠色金融展業機制,以綠色邏輯建立涵蓋貸款、債券、並購等在內的多元化綠色産品體系。

  安徽不斷探索。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安徽綠色貸款餘額1.22萬億元,同比增長44.4%。

  在當前信貸面臨需求約束的大背景下,信貸增長是經營主體活力的直觀體現。

  4年增3倍,在市場化、專業化制度機制下,“花錢”的事一樣具有着爆發性的發展前景。

  助城市治“傷疤”

  “河暢、湖清、水凈、岸綠、景美”——放眼淮北,自北向南,有朔西湖、綠金湖、南湖、乾隆湖形成的中心湖帶,還有洪鹼河、新濉河、老濉河等河流縱橫……

  誰能想到,這些河湖的前身,是煤礦採掘塌陷的“傷疤”。

  淮北建市60多年來,為國家累計貢獻原煤12億噸,也因採煤沉陷土地42.8萬畝,被列為國家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

  直面生態欠賬,淮北在實踐中探索形成了“深改湖、淺造田、不深不淺種藕蓮”“穩建廠、沉修路、半穩半沉種上樹”的治理模式。

  眼下,該市利用採煤沉陷坑塘水面,先後建成綠金湖、南湖、朔西湖等多個生態公園,連通水系形成水域面積3萬餘畝的中心湖帶,逐漸凸顯“一帶雙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灣”的城市特色風貌。

  在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推動經濟社會綠色轉型過程中,綠色金融不可或缺。

  淮北金融監管分局局長陸勇介紹,以綠金湖蓄水及環境治理項目為例,該項目總投資約22億元,其中銀行機構投放貸款18億元。

  作為牽頭行、代理行,農業銀行淮北分行承貸份額9億元,成功投放7.51億元,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了資金保障。工程實施建成後,恢復土地2.45萬畝,區域內1.16萬畝水域水質得到改善,成為城市中心水庫,在近年來颱風引發的百年一遇洪水災害中充分發揮了蓄水防洪作用。

  在金融助力下逐綠前行、走生態和經濟共贏之路的故事也發生在淮南。

  淮南是全國14個億噸級煤基地之一、全國六大煤電基地之一。在顧橋鎮顧橋礦原址,曾經採煤沉陷區的6800畝閒置水面,現已成為水面光伏電站,50萬塊太陽能光伏電板井然有序地漂浮在水中央,組成矩形方陣。

  工商銀行淮南鳳&支行副行長於洋介紹:“這個項目總投資95351萬元,建設初期資金缺口較大,我們在30個工作日內完成全部貸款審批流程,貸款方式為信用貸款,利率低至2.8%,採用應收賬款質押作為貸款增信措施,為企業發放了期限為15年的項目營運期貸款53475萬元,通過完成融資租賃置換降低了企業的經營和融資成本。”

  放眼安徽,綠色金融産品和市場體系不斷豐富,綠色信貸規模保持高速增長。

  近年來,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建設,安徽持續強化監管引領,推動安徽綠色貸款餘額從2020年的2911億元提高到1.2萬億元,年均增速超40%。

  “金融+産業+生態”

  近日,在安徽彭工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的船舶運維碼頭上,一艘貨輪劃開波光粼粼的水面。距離靠岸不到24小時,船舶便在機器人的操作下完成了船底清洗、除銹的“深度清潔”工作,起航執行下一單運輸任務。

  “這是公司自主研發的履帶式船底除銹機器人,其清洗速度可達每小時100平方米。”安徽彭工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公司積極研發新技術産品,推進船舶清洗綠色轉型,“目前已有30多項發明專利”。

  相伴而生的不僅有新的發展機遇,更有難解的實際問題。“企業的船舶運維中心因廠區所處位置特殊,廠房無法辦理相關的産權證,因此無法提供合適抵押物,訂單紛至沓來,資金卻讓我犯了愁。”回憶起曾經的困境,公司負責人愁眉緊鎖。

  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積極支持綠色低碳發展,需要加強監管部門、金融部門、市場主體的協同合作。

  “我們將綠色金融納入全省金融改革創新框架,推動構建金融與産業融合發展模式。”中國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信貸政策管理處副處長姚豐介紹,&&包含支持綠色低碳的“安徽金融改革措施22條”,成立工作專班加強項目調度,確定6家基礎較好的銀行作為重點推進行,發揮金融機構貼近市場優勢,參與謀劃推動。同時,推動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業務全覆蓋,其中86%的銀行成立了綠色專營機構。

  安徽彭工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的融資困境,在改革中得到了解決。

  “了解企業情況之後,我們主動上門,針對重點科創企業,實施‘一戶一策’服務對接,推進分類分層分級授權工作機制,開闢審批綠色通道,業務流程‘特事特辦’,滿足綠色企業時效需求,僅用兩天即為安徽彭工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發放線上信用貸款産品‘善新貸’500萬元。”中國建設銀行安徽省分行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們還與其簽署‘共同成長計劃’戰略合作協議,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為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綜合金融服務。”

  在金融的支持下,安徽彭工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不僅及時交付壓存訂單,更接連投産多系列小型爬壁機器人。“雖然研發投入大,但在金融機構的陪伴下,我們更有信心持續守護這‘一江碧水’。”安徽彭工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説。

  “碳票”換“鈔票”

  前不久,滁州皖東農村商業銀行以滁州市昌春木炭專業合作社所持林業碳票(共計2.24萬噸二氧化碳碳匯當量)為質押物,投放3年期100萬元、循環授信“碳票生態貸”。

  以“碳票”換“鈔票”。森林裏的林木是有形資産,空氣是無形資産,通過林業碳票交易,能夠實現空氣換錢,抵消企業碳排放額度。作為森林碳減排量收益權的“身份證”,林業碳票具有把森林固碳釋氧功能作為資産,進行交易、質押、兌現、抵消的金融屬性。

  作為建設金融強國的五篇大文章之一,綠色金融正在多層面布局發力,産品日益豐富,不僅有綠色信貸,還有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股票指數和碳金融産品等。

  “今年以來,我們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建立綠色低碳項目庫、綠色債券發行主體儲備庫、發債企業服務&&以及‘兩高’項目聯動機制,指導金融機構分類施策,加強綠色低碳産融對接。”姚豐説。

  11月12日,安慶依江産業投資有限公司2024年面向專業投資者非公開發行低碳轉型挂鉤公司債券(第一期)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簿記發行,發行規模8.00億元,期限3+2年,票面利率2.53%,全場認購3.4倍,創2024年以來安徽省同級別同期限公司債券最低利率。

  據悉,本期債券為貼標低碳轉型挂鉤公司債券,通過設置“屋頂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新增面積”作為關鍵績效指標,以“截至2026年末,屋頂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新增面積不少於15萬平方米”作為績效目標,將基礎期限最後兩個計息年度的票面利率與依江産投低碳轉型目標實現程度挂鉤,能夠較大程度督促其實現低碳轉型目標。

  安徽金融監管局一級巡視員施其武&&,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安徽金融監管局將持續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引導轄內銀行保險機構持續加大對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支持,為綠色投融資和綠色項目提供多元化、多樣性的綜合金融服務,助力加快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記者 何 珂)

【糾錯】 【責任編輯:吳萬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