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湖文章” 發展“湖經濟”-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4 11/22 09:18:44
來源:安徽日報

做足“湖文章” 發展“湖經濟”

字體:

  雨後放晴,萬佛湖碧波萬頃,幾朵白雲投入湖的懷抱,映畫出天空之鏡的夢幻。眼前50平方公里的水面,不遠處的千米人工土壩,都在講述着上世紀50年代老區人民自力更生、肩挑手抬修建淠史杭水利樞紐工程的光輝歲月。

  作為省城合肥的飲用水源地,如何在做好環保工作基礎上發展湖區經濟,輻射帶動環湖鄉鎮經濟發展?近日,萬佛湖旅游綜合體入選安徽省2024年度皖美消費新場景百佳,給出了完美答案。

  來自江蘇的游客杜思雅,在萬佛湖水上項目的教練陪護下,體驗了水上降落傘。“沒想到海邊才可以玩的水上降落傘,在萬佛湖也能體驗到,值得一玩!”杜思雅説。

  “360度漂移很刺激,點讚點讚!”浙江游客苗靜聽説安徽的萬佛湖引進了水上漂移艇,於是和朋友一起乘坐高鐵來體驗。

  天氣晴好的周末,萬佛湖景區的水上項目十分火爆。適中的價格,更新及時的項目,吸引着全國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今年夏天,景區水上項目日均體驗游客達500多人。離水上項目不遠處的岸邊,景區工作人員在做抖音直播,對景區和游玩項目進行推介。

  “作為舒城縣唯一一家國家5A級旅游景區,萬佛湖致力於打造休閒旅游名片。”萬佛湖管委會旅游發展局局長蘇寧軍在萬佛湖景區工作了30多年,見證了老區在保護一泓湖水的基礎上開發旅游,打造“湖光山色,&&畫廊”的歷程。蘇寧軍介紹,景區依託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和完善的配套設施,持續推進“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緊鄰景區的陸家嘴水上人家,是村民陸必勝返鄉創業建的農家樂。在蘇浙打拼多年的陸必勝,聽説家鄉的萬佛湖景區成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消息後,果斷回鄉,依託萬佛湖優質的漁業資源,開起了農家樂。從環保標準到飲食品質,陸必勝都嚴格把關。

  為了讓游客在景區放心吃住游,萬佛湖管委會對周邊的農家樂、民宿進行了詳細摸排,將優質商家都納入推薦行列,在接待大廳集中展示。同樣入列的距離景區10分鐘車程的“歸禾裏”民宿,從鄉村場景培育到夜間活動打造,力爭成為萬佛湖景區的配套景點。

  “近年來,萬佛湖景區着力塑造體育旅游品牌,目前已舉辦6屆‘萬佛湖杯’全國庫釣大賽、首次國際水上扁帶大師賽和2屆環萬佛湖馬拉松賽、環萬佛湖自行車騎行賽等,被評為‘中國體育旅游精品景區’。抓住‘夜游’經濟風口,開啟星空露營、螢火蟲沉浸式體驗、夜游畫舫等活動,今年國慶期間的夜場活動,還設置專門的農特産品售賣攤位,方便周邊村民在景區擺攤。”萬佛湖旅游管理實業公司董事長王明珠介紹,萬佛湖景區的游客量和經濟總收入逐年遞增,同時帶動了環湖鄉鎮經濟不斷增長,也鼓勵支持周邊困難群眾從事餐飲、住宿、交通、零售等行業,帶動就業達2000餘人。以沿湖白鹿村為例,距離景區返航碼頭100米內,村民主要經營農家樂和民宿業務,每年通過旅游來白鹿村游玩的旅客超過20萬人次。

  目前,景區還在摸排周邊旅游資源,計劃與沿湖鄉鎮共同打造旅游精品線路和産品,拉長旅游産業鏈條,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真正發揮5A級景區核心引領作用,輻射帶動周邊鄉鎮,助力鄉村振興。

  記者手記·

  既要保護好飲用水源地,也要在保護一湖水的基礎上跟上鄉村振興步伐。舒城縣萬佛湖景區的奮鬥答卷與上世紀50年代肩挑手抬修建起千米人工土壩的精神一脈相承。這裡的老區人,堅持生態環保第一位,用活資源發展湖區經濟,持續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延長旅游産業鏈條,真正實現碧波萬頃展鄉村振興美麗畫卷。記者 唐 歡

【糾錯】 【責任編輯:李東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