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堅持工業互聯網思維,以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抓手,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紮實推進“智改數轉網聯”,實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舉措,企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得到了明顯提升。濉溪經開區、淮北高新區獲評全省數字化轉型示範園區,全市累計完成製造業數字化轉型項目291個,為企兌現資金超8000萬元。
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淮北市通信基礎設施遷改補償辦法》,加快推進企業內網IP化、扁平化、柔性化技術改造,建成數據中心IDC機房6處。連續3年開展園區通信基礎設施提升專項行動,累計建成5G基站3865座,工業園區固移融合“雙千兆”虛擬專網建設已完成,實現園區5G網絡全覆蓋,提前一年完成省定目標任務。建成投運市級工業互聯網創新服務中心,企業數據採集、匯聚、應用實現“一網集成”。聚焦製造業産業鏈重點企業,積極搭建工業互聯網平台。淮北礦業集團入選省級行業級平台,華孚時尚、安徽礦機等7家企業建成企業級平台,臨渙化工園區建設區域特色平台,打通線上線下,實現全方位賦能。為了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市工信部門支持企業加快生産控制系統智能化改造,全力打造5G全連接工廠。
推動企業上雲上平台。實施“皖企登雲”提質擴面行動,全面推動企業研發設計、生産加工、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業務的數字化,84家企業通過兩化融合貫標管理體系認證。發揮羚羊工業互聯網平台“産供銷服管研”公共服務作用,每年開展工業互聯網平台精準對接企業100家以上,加快推廣中小企業數字化軟體服務包,為企業賦能。今年以來實現羚羊平台企業註冊161家。
打造“標杆企業”示範。搶抓大規模設備更新機遇,引導淮北礦業、華孚時尚等標杆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設備投資,支持碳鑫科技打造“黑燈工廠”,推動翌光科技、國軒象鋁等企業樹立智能化新標杆。曦強乳業整合生産流程數據及供應鏈溯源,建成全鏈路乳品數字化管理平台,降低運營成本近500萬元,用工減少30%。國晟新能源等16家企業分別獲批國家級、省級數字化轉型典型示範項目,累計獲獎補資金6604萬元。標杆企業的成功案例,為其他企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鑒,有力地推動了全市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
同時,我市還堅持上雲用數賦智,引導支持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大力推動1600余家工業企業“上雲用數賦智”,推進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累計培育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11個,擁有國家級智能製造優秀場景1個、省級智能工廠8家、數字化車間44個,國家級綠色工廠9家、省級綠色工廠26家。
提升工業互聯網服務能力。徵集優化工業互聯網服務商資源池,引進培育扶持一批專業化水平高、服務能力強的製造業“智改數轉”服務商,迭代優化“智改數轉”服務資源目錄,每年組織開展數字化轉型供需對接活動20場以上。構建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圖譜和項目庫,啟動數字化轉型進園區活動,優選羚羊平台、中國信通院等30家服務商,為重點規上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免費診斷服務。截至目前,累計診斷企業400余次,參與專家1560人次,幫助英科醫療、瑞柏新材料等200余家企業實現生産製造、倉儲物流、能耗控制等環節數字化管理。
積極營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生態。組織規上企業開展省級數字化轉型測評,截至9月,規上企業數字化改造實現率超過70%,居全省第1位。先後&&數字化轉型三年實施方案,制定智能化製造、區域數字化轉型等10項重點領域支持政策和內網改造、數字化診斷等6條“真金白銀”支持舉措,市財政每年安排8000萬元用於支持企業數字化轉型,助力企業“願轉盡轉、能轉全轉”。圍繞融資、原材料供應、對標診斷等舉辦對接活動18場,達成金融對接17.6億元。
下一步,我市將聚焦數實融合關鍵點,加快推進智改數轉網聯,以工業互聯網賦能千行百業、促進製造業提質增效,探索具有淮北特色的中小企業數字化發展新路徑,為加快建設“數字安徽”貢獻淮北力量。
記者 鄒晨光 通訊員 黃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