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蒙城,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古代先賢莊子,以及曾全國聞名的“養牛大縣”。
其實,這裡還有一張“産業名片”,那就是汽車。
蒙城是安徽發展汽車工業起步較早的地區,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安馳”汽車,至今對不少安徽人來説,仍然是“回憶殺”。這裡,曾是全省工業十強縣,也曾是皖北地區唯一擁有整車生産能力、最早製造汽車的縣。雖然安馳汽車後來陷入困頓,但畢竟為蒙城打下汽車工業的底子,也可以説植入了汽車産業發展的“基因”。
10多年前,江淮汽車成功重組安馳汽車,布局蒙城,建設皖北製造基地。
近幾年,安徽汽車産業位次持續躍升,蒙城縣的汽車及零部件産業也再度活躍起來:2023年,該縣汽車及零部件産業實現産值34億元、同比增長100%,佔規上工業總産值的比重為21.06%,拉動工業總産值增長11.8%。
《安徽省縣域汽車零部件産業集群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7年)》將蒙城縣劃入“群主引領型縣域汽車零部件産業集群”,發展定位是“打造皖北整車及零部件生産製造基地”。
背靠“群主”
群主引領型,誰是群主?
在蒙城,毫無疑問這個群主就是江淮汽車。
蒙城縣絕大多數的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都是圍繞江淮做配套的企業。
沿着安馳大道,一路向南,蒙城縣常順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的廠房躍然眼前。車間裏,隨處可見車門、側圍、底盤等汽車金屬部件,機器轟鳴着、工人們忙碌着。
“我們承接的是江淮安馳、星銳、M4等車型的汽車衝壓件配套,訂單量還是不錯的,去年我們産值做到了1.4億元,今年光1月至8月産值就實現1.32億元,目前看今年能實現大幅度增長。”蒙城縣常順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亮説。
常順是常青機械的分公司,常青機械則是江淮汽車的“老夥伴”。
前些年,王亮被常青機械派駐到蒙城來管理這家企業,受益於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企業增長速度較快。在王亮看來,蒙城的土地、人力成本較低,汽車製造業有基礎有積澱,當地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也不小,是汽車産業發展的一片“沃土”。
如果説,江淮汽車算是蒙城汽車産業的一個龍頭,那麼在這個龍頭帶動下,示範引領的集群化效應正顯著提升。
在蒙城,整車産量的提升,像個“強磁場”,對零部件有着很強的“吸力”,造就了大量訂單與需求。江淮星銳多功能商用車項目在2023年實現當年竣工、當年投産、當年量産,瑞風RF8成功上市,安馳年産量突破3.4萬台,實現産值28億元、增長57.5%,今年1月至7月,江淮安馳累計生産汽車26020&,實現産值24.48億元,同比增長72.2%。
安馳等車型的帶動,使得當地一批零部件製造企業穩定增長。受益於江淮的,常順僅僅是其中之一。
獨木不成林,百花方為春。“我們舉全縣之力發展汽車零部件産業,打造‘整車、改裝車、零部件、後市場’四位一體格局,圍繞整車招引零部件企業,産業實現了‘雁陣效應’。”蒙城縣工信局局長王春光介紹,全縣有規模汽車零部件企業10家,其中年産值億元以上的3家。從各梯隊零部件企業對産值貢獻來看,3家億元以上企業帶動産業的動能強勁。今年1月至7月,佳仕龍機械製造、謳神機械製造、常順汽車産值分別增長69.3%、89.2%、87.5%,成為汽車零部件企業群體中的核心力量。
“遍地開花”
有着江淮這棵大樹的引領帶動,有當地政府的培育扶持,産業成規模,産業生態更加優化。一批規模以下的小企業也快速成長。
蒙城縣泰宇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就是一個生産汽車內飾配套的中小企業,這家僅有40多人的企業,專門生産皮革、針刺面料、地毯、車頂篷等軟內飾。
“別小看這些內飾,燃油車、新能源汽車等都能使用,我們去年産值達到3400多萬元。”操着一口蒙城口音的總經理宋潤剛剛接完客戶電話説。
“泰宇的總部在江蘇,落戶蒙城是看中當地的政策及土地、人力成本等優勢,廠房也是當地建好的,直接實現‘拎包入駐’。”公司落戶後,“本地人”宋潤成為接手蒙城公司的最有力人選,從合肥分部調到蒙城來。
在蒙城,像泰宇這樣的汽車零部件産業隊伍在不斷壯大。當地規下汽車零部件製造企業發展至8家。
今年以來,蒙城縣開工建設了佔地533.4畝的汽車産業園。江淮安馳年産3萬輛星銳多功能商用車項目、年産5萬輛新能源高端商務車RF8項目等建成投産。與此同時,蘇州萬隆、南京永吉、浙江虔誠、湖北鴻泰銘釧、南通友星等汽車零部件生産項目相繼落戶,産業規模和實力正在持續擴大。
雖然發展勢頭不錯,但蒙城人也看到自身的短板與不足。
王春光認為,從産業整體上看,蒙城縣汽車及零部件産業存在的明顯短板,比如規模數量偏小,整零協同不夠,質量效應不佳等。
比如,2023年,全縣規模汽車零部件企業數量8家,佔規上工業企業數量5%左右。同期同為皖北地區的泗縣、懷遠縣規模汽車零部件企業數量分別達到40家、26家,産值分別為18.2億元、43億元,與這些縣相比還有差距;另外,汽車産業鏈現有配套企業主要集中在低加工度三級零件,零部件企業參與整車同步開發生産佔比不高,多數産品位於産業鏈中上游和價值鏈低端環節,以傳統的衝壓件、內飾、車用板材為主,零件加工企業居多,總成企業較少。
不少企業也在自我剖析。“當前汽車行業內卷嚴重,受制於産能等因素,我們只做江淮的配套,可能存在‘吃不飽’的問題,還需要多條腿走路。”王亮認為。
宋潤則&&,蒙城的整車企業目前只有這一家,集群度還不夠高,若能再引進一家整車企業,勢必帶來一批産業鏈上的供應商,這樣更好地形成産業集群。
與此同時,多家企業還&&,蒙城的交通區位還略顯尷尬,公路運輸成本偏高,鐵路運輸缺乏,高速公路到亳州走要2小時,到合肥要2個半小時,交通便利度仍待提高。
“大樹計劃”
針對短板和弱項,蒙城縣按照皖北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産業方案,制定蒙城縣2024—2027年發展目標:
2024年,全縣汽車及零部件産業規模達到70億元;2025年産業規模超過100億元;2026年産業規模超過120億元;2027年汽車産業規模超過150億元。
“我們正梳理江淮安馳400余家MPV供應商、290家星銳商用車供應商目錄,圍繞其上下游開展招商對接。”王春光説,將引導汽車零件企業提升研發能力和系統集成水平,促進一批企業由“零件”生産轉型“部件”和總成生産,推動産品向系統模塊方向延伸,提升企業系統化設計、模塊化供貨能力。同時,研究提升汽車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的具體舉措,鼓勵整車企業與本地汽車零部件企業建立常態化對接機制,提高本地配套協同率,對整車企業本地採購配套汽車零部件、零部件企業開拓市場予以激勵。
作為江淮的“老夥伴”,常順也在積極尋求更多的合作客戶,已經為合眾哪吒做衝壓件配套,並積極參與和即將落戶的另一家整車企業供應合作;汽車內飾的小企業泰宇也給比亞迪等整車企業做配套件,不斷拓展更多的客戶源。
當前,蒙城正以培育20家“大樹計劃”企業為主線,引導7個數字化改造項目向江淮安馳及13家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匯聚。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當務之急是認清形勢和現實,抓緊幹起來。今年一季度,蒙城縣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全省各縣第二名,二季度第四名,主要靠的是汽車産業支撐,這説明我們還在進步。”王春光説,當前,汽車業正在發生巨大變革,唯有與時俱進、乘勢而上,才能在激烈競爭的賽道上取得新優勢。(記者 王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