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縣不到10萬人,是我省人口最少的縣之一。然而,國慶7天假期,這裡平均每天來了游客21萬人次,平均每天旅游收入2億元。
去哪兒&&大數據顯示,黟縣位居旅游訂單最火爆的“寶藏小城”榜首。
在縣域旅游成為風口的當下,黟縣如何接住這“潑天富貴”?
從“村”出發,做“專一”
《全國縣域旅游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3年全國1866個縣域旅游總收入平均值達到42.95億元,同比增長41.19%,接待游客總人數平均值為508.27萬人次,同比增長35.18%。
在我國現代旅游業發展進程中,黟縣是鄉村旅游的探索者、領跑者。
黟縣有着2000多年的歷史,是古徽州區域最早建制的縣之一,也是徽商和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完好保存着1684幢明清古建築,既有世外桃源般的意境,又有千年徽州文化的浸潤。
黟縣最先是以“村”出圈的。1986年,西遞村依託古村落、古民居資源和徽州文化底蘊,開中國鄉村旅游先河。2000年,西遞、宏村作為皖南古村落的代表,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成為世界文化遺産地中唯一的村落型遺産。2011年,西遞、宏村被評為國家5A級景區。2021年,西遞入選聯合國首批世界最佳旅游鄉村。
今年6月,黟縣國際鄉村旅游度假區入選新一批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成為全國第一個“村”字號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民居、祠堂、牌坊,小橋、流水、人家……走進黟縣,每一處村落都仿佛是一幅迷人的水墨畫,每一座建築都仿佛是徽州文化的一塊拼圖。
在游客眼中,黟縣一直自帶光環,並不小眾。
專注鄉村運營美學的創意策劃人黃偉認為,在“人少”“小眾”“反向”成為當下潮流的背景下,黟縣仍能脫穎而出,有其內在邏輯。最重要的一點是從“村游”出發,做特色、專一做,一以貫之打造獨特體驗。
1996年,西遞村一位鄉村客棧經營者最早試水學生寫生領域,一年接着一年,一村帶動多村,很快成為黟縣鄉村旅游的特色業態。如今,黟縣與千余家院校、畫室建立合作關係,掛牌寫生基地112家,形成西遞、宏村、屏山、秀裏、碧山、南屏6個寫生基地群,年均接待量突破120萬人次,年綜合收入達5億元。
今年,以鄉村為主題的黟縣攝影大展,迎來了18歲“成年禮”。這一最初簡單的攝影采風交流活動,如今已成長為借助互聯網多樣呈現、多元傳播的國際性影像盛事,累計吸引20余個國家100多萬幅作品參展,接待游客近20萬人次。
已連續舉辦19屆的黟縣自行車公開賽,是國內舉辦歷史最悠久的自行車賽事之一,累計吸引50多個國家近2萬名運動員參賽,接待游客近10萬人次,併入選“中國體育旅游十佳精品賽事”。
類似的品牌展賽活動,不僅讓黟縣鄉村一次次“被看見”,也一次次“再青春”,推動了“畫裏鄉村”邁向“國際鄉村”。
據統計公報,2023年,黟縣共接待游客1706.4萬人次,同比增長42.1%;旅游總收入153.7億元,同比增長66.0%。其中,過夜游客314.85萬人次。
“宿”為載體,做“不同”
深秋時節,一樹一樹的烏桕紅得濃烈而絢爛,把黑瓦白墻的古村映照得分外詩意。這裡是被游客譽為國內四大最美紅葉觀賞地之一的黟縣塔川村。
“十畝之宅,五畝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竿。有堂有庭,有橋有船。有書有酒,有歌有弦。”坐落在村頭的塔川書院民宿,是一處由5幢徽派老房子改造的民宿和周邊60畝稻田組成的多組團園林式院落,其設計理念來自於白居易筆下的《池上篇》。
塔川書院民宿投資者魏濤夫婦是來自外地的兩位年輕人。10年前,這對夫婦與塔川相遇,由外鄉人變成了“新鄉人”。
“徽州民宿是黟縣鄉村旅游發展中最具樣本意義的特色業態,鏈結起城市與鄉村、原鄉人與外鄉人,撬動了鄉村資源價值的倍增。”黟縣政協副主席、縣文旅體局局長程丹告訴記者,徽州村落是全國七大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築群之一,這為“民居變民宿”貼上了鮮明的“徽州標籤”。與外地民宿不同,徽州民宿多為外地人投資,由徽派建築改建而成,本身就是徽州文化的載體。
1996年,黃山市第一家民宿客棧曠古齋在西遞開業。此後,“豬欄酒吧”的誕生,拉開了徽州精品民宿發展的序幕。從此,在黃山市遍地開花的徽州民宿,躋身我國目前11個民宿群帶之一,也是唯一一個以徽州文化為主題的民宿集聚群。
一方天井,觀照古今;幾聲蟬鳴,繁華一夢。黟縣的每一處民宿,畫梁雕棟風雅入骨,青山綠水收攬入室,並巧妙地平衡了古建築元素與現代生活設施的位差,日常中儘是文化,生活中都是美學,成為了一處處微景區和打卡點,推動了“為游而住”向“為住而游”的轉變。
經過近30年發展,黟縣形成復古體驗、親子休閒、民居文化、山水度假、田園鄉居、鄉村生活等6大主題民宿,現有民宿1070家,佔全省總量六分之一,打造了宏村、西遞、塔川、碧山、南屏、龍江、美溪、柯村等8大民宿集群。
黟縣以“民宿+”為路徑,融合生態農業、休閒旅游、文化創意、電子競技、攝影寫生、戶外運動、研學康養等業態,不斷推出新産品、新路線、新場景。今年前三季度,黟縣民宿接待游客59.2萬人次,帶動旅游綜合收入近11.2億元。國慶假期,黟縣重點監測的百家精品民宿入住率近100%。
如今,像魏濤夫婦這樣的“新黟縣人”有近500人。他們扎根鄉村,從觀光客變成投資者、旅居者,帶來了活躍的發展思維、良好的文明素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影響着鄉村、改變着黟縣。
“鄉創”植入,做“情緒”
國慶期間,來自合肥的小阮握着一杯“塔川”咖啡,站在“你與詩和遠方,只差一杯咖啡的距離”文案前,拍照上傳朋友圈。
和小阮一樣,不少游客通過朋友圈、小紅書、抖音等社交&&,“種草”塔川咖啡,慕名前來打卡。
國慶前夕開張的塔川村咖,原為村口的一處景區公廁,村裏兩名年輕人與村集體合作,經過創意爆改化身了一座咖啡館,沒料到這樣強烈的“反差萌”,讓一杯咖啡點燃了塔川一個更美的秋天。
“大家出行需要的是放鬆,如果有漂亮的場景、有趣的文案、酷炫的拍攝玩法,就能為客人提供更多的情緒價值。”塔川咖啡主理人孫敏認為,在産品差異化越來越小的今天,産品思維已經不是第一位。
“坐在桂花樹下,喝着桂花酒釀小丸子,今日心願達成。”國慶節當天,河南的小程和朋友自駕來到黟縣碧山,辦完入住後信步來到村口小賣部,悠閒地品着甜品,體會難得的松弛。
小賣部前面有一棵桂花樹,擺着一些小長凳,這裡糖水鋪的飲品,由小賣部主理人自己設計,為每一位客人親手製作,有人一坐就是一下午。主理人説:“碧山村氣質比較文藝,商業氣息不濃,更多的是生活氣息、人情味,許多游客願意在這裡‘浪費’時間。”
碧山村是黟縣最早將藝術引入鄉村的案例。10多年前,一群外地文藝人士來到這裡,將公共藝術介入空間,打造了民宿和各類創意小店,將千年古村煥新為集文旅、休閒、娛樂、鄉村文藝創作於一體的新型創意鄉村。
現代快節奏生活壓力下,人們通過各種方式追求情緒“解藥”,“情緒價值”正成為出游的重要驅動力。
從“來一次讓自己開心的旅游”,變為“來一次旅游讓自己開心”,“00後”已成為出游人群的消費主力,並將二次元文化帶到旅途之中。
嫋嫋炊煙,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轍。黟縣因應當下旅游觀念的更新迭代、旅游市場的結構性變化,依託田園風光、民俗風情,引入鄉創理念,推進藝術鄉建,相繼舉辦柯村油菜花節、西遞開秧門、宏村花燈游園會、古城花船巡游、南屏風箏放飛節、美溪親水節、南屏稻田藝術節、古黃向日葵音樂節等各類互動強、出片好、傳播足的文旅活動,把全域做成一個“情緒場”,讓曾被“折疊”在地圖裏的眾多古村落精彩亮相,傳遞着徽州特色的鄉村生活美學。
“現在流行着‘不是大城市去不起,而是小縣城更有性價比’的説法,其實,這個性價比重要的一部分是價格以外的服務。”程丹介紹,今年國慶期間,黟縣每天舉辦活動20場以上,推出地方特色文創産品80多款,低空觀光、國風茶飲、國潮旅拍等成為消費熱點。同時,公布8條旅游“無憂”熱線,建立旅游糾紛先行賠付資金池,3850名志願者下沉服務一線,免費開放旅游廁所67個、機關事業單位內部停車位1163個,新增臨時車位4130個。
將時間線拉長,不難發現“奔縣游”並非國慶假期的“專屬”。在黟縣,鄉創之於旅游,就像一扇窗口,打開了經營鄉村的新天地、文旅融合的新世界。(記者 吳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