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毛峰外形微卷,狀似雀舌,綠中泛黃,銀毫顯露,且帶有金黃色魚葉,入杯沖泡霧氣結頂,湯色清碧微黃,葉底黃綠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氣如蘭,韻味深長。茶樹生長環境優越,茶葉品質絕佳。
黃山市境內群峰參天,山丘屏列,嶺谷交錯,波流清沏,溪水迥環。土壤pH值多在4.7至5.5,表層腐殖質層較厚,石礫含量較高,茶樹種植區的土壤非常肥沃,有機質含量高,透水透氣性好,非常利於茶樹吸收土壤中的營養物質。境內茶園常年籠罩在雲霧之中,空氣濕度大,日照時間短,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宜茶樹生長和有效成分的積累。近年來,黃山市大力推廣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已實現全域覆蓋,茶葉質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獨特的地理條件、優越的生態環境、科學的管理水平等,造就了黃山毛峰茶芽葉肥厚、香氣馥鬱持久、滋味鮮爽回甘的絕佳品質特徵。
黃山茶已成為徽州文化的一個鮮明標識。黃山茶業源於漢、聞於唐、興於清、盛於今。早在漢末三國時期,黃山就有種茶史。唐代陸羽在《茶經》“茶之出”部分,專門提到“歙州”。明代黃山茶葉製作,開創茶葉炒青技術之先河。清代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等名茶相繼創制、加速産業發展,形成百花齊放的生動局面。黃山毛峰茶起源於清光緒年間,茶商謝正安以清明前後高山茶園的肥嫩芽葉,經過精細炒焙,創制了風味俱佳的優質茶,由於該茶白毫披身,芽尖鋒芒,遂取名為“毛峰”,後冠以地名,即為“黃山毛峰”。
現如今,黃山毛峰受國家地理標誌産品、農産品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非物質文化遺産四重保護。1955年被評選為中國十大名茶。2023年在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評估和中國地理標誌農産品(茶葉)區域公用品牌聲譽榜中,黃山毛峰影響力指數分別為756.59、885.2,位列全國第7位、第5位。
近年來,黃山市制定併發布了《黃山毛峰茶包裝管理辦法》《黃山毛峰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規則》《黃山毛峰富溪産區茶》等系列規則和團體標準,建立“一個公共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標準體系、多個經營主體”公共品牌管控體系。開展黃山毛峰品牌維權行動,收集維權信息近千條,並聯合律師事務所對侵權行為發布律師函。2023年底,啟動實施黃山市茶産業大腦項目建設,項目一期以黃山毛峰茶産業大腦為抓手,搭建基礎框架,在全市域進行茶園信息採集和主體賦碼,構建黃山毛峰茶品牌數字化管理體系,實現線上交易和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