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看、可吃、可玩、可研學……在安徽銅陵市義安區,總能找到一款適合自己的“玩法”。
自創建全域旅游示範區以來,義安區狠抓文旅融合發展,先後獲評長三角高鐵旅游小城、安徽省第二批全域旅游示範區,和美鄉村成為發展新引擎。那麼,銅陵義安區是如何創新發展鄉村旅游,打造鄉村振興新IP的?
犁橋水鎮
近年來,義安區依託自然資源稟賦,創新推進全域旅游發展,探索出一條“農旅融合+生態旅游”的發展之路,用“老家底”做出文旅發展“新大餐”。位於銅陵市義安區西聯鎮的犁橋村是典型的江南圩區水鄉,2018年,犁橋村邂逅以“水”為名的犁橋水鎮文旅項目,打造了“犁橋”鄉村文旅品牌,吸引了長三角眾多游客前來“打卡”。依託犁橋村,義安區建設了突出地方特色、彰顯美麗鄉村的犁橋水鎮。通過鏈結城鎮和重點景區,義安區推出4條貫穿全區、銜接周邊的旅游線路。以千年青銅文化、白姜文化、鳳丹文化為底蘊,義安區還打造了九鳳路風景廊道,串聯起義安全區城鄉旅游點,實現“城景村”全域聯動,讓游客體驗“一站式”游覽。2023年,義安區共接待游客450萬人次,實現文旅收入30億元。今年上半年全區共接待游客360萬人次,旅游收入約25.3億元。
如果説以路為經線、以水為緯線、以文為坐標讓義安區農文旅發展走上“快車道”;那麼,以“旅”鋪路,農文旅帶來的産業驅動力則讓義安區鄉村振興走上“高速路”。
犁橋水鎮在挖掘文旅資源的同時,吸引了周邊1000多名村民就業,聯合村民建立了46家農家樂、100多家鄉村民宿、商超為景區服務,讓村民也吃上了“旅游飯”。2022年,義安區研究&&《銅陵市義安區旅游業扶持政策》,每年安排涉旅發展專項資金5000萬元以上,整合農業農村、交通水利等資金不少於5億元,支持鄉村旅游建設,引導推動旅游與文化、農業、研學、康養、體育、科技等“旅游+”“+旅游”新業態創新發展,推動旅游與一、二、三産融合發展,不斷提高旅游的就業吸納能力和增收致富能力。
堅持向一、二、三産融合要效益,形成“旅游一業突破,引領多業融合”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義安區還塑造了梧桐花谷“生態農業+鄉村旅游+研學教育”、夢思康百合莊園“賞藥景、品藥膳、購農特”為主題的中醫藥康養基地……
將資源優勢變成發展勝勢、良田沃土變成觀光熱土、農家宅院變成游客樂園……義安區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離不開義安區的“新戰法”。
首先是領導高位推動“重視度”。義安區將鄉村旅游工作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年度工作重點,建立統計監測、數據共享、工作調度機制,並列出年度文旅活動清單,按時間節點組織開展各項文旅活動。“2023年,義安區制定了‘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範區衝刺年’重點任務分解表,將任務具體到部門和時間點。”義安區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鮑文龍説。
在了解到犁橋水鎮面臨資金難題後,銅陵市、義安區兩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主動靠上去、精準接上去、全力融進去,由義安區區屬國有企業安徽耀安集團牽頭,成立銅陵犁橋水鎮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本1.5億元,項目總投入9.6億元,幫助犁橋水鎮項目順利推進。
其次是提升基礎設施“配套度”。景區的游客量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景區的通達性。義安區打造了“一環(義安區旅游生態環線)兩軸(滬渝高速快速交通聯接軸、省道S321旅游經濟發展軸)多連線”的“快進慢游、四通八達”的旅游交通路線;建成了14座旅游綜合服務中心,完成83座旅游廁所地圖上線,通景道路總里程已超300公里,旅游公交線路7條,公交旅游站點100余個,新增旅游停車300多個,還推出義安雲游3.0&&,提供在線導覽、預訂、投訴等服務。
再次是擴大鄉村旅游品牌“知名度”。想要“出圈”,就得有一個叫得響的品牌。義安區打造了“山水古銅都,魅力新義安”的旅游品牌,建設了永泉小鎮、犁橋水鎮、梧桐花谷、夢思康百合莊園等特色品牌。未來,義安區將加快推進永泉小鎮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建設,推進犁橋水鎮4A級旅游景區創建,圍繞“七個一”特色産業培育省級名牌旅游商品。
最後是強化宣傳推介“精準度”。義安區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和“線上、線下”聯動,建立全渠道、全方位、高密度的宣傳推廣模式。義安區把宣傳推介作為發展文旅經濟的重要抓手,不僅專門設立旅游宣傳專項資金,還持續舉辦銅陵白姜文化旅游月、鳳丹文化旅游月等100多場特色旅游主題活動。針對長三角文旅消費旺盛的特點,義安區專門開展“文旅專場推介會”,實施精準營銷。
無論是漫步於古樸的村落,還是沉醉於山水之間的靜謐,義安區都以獨有的方式展現着鄉村的韻味與魅力。下一步,義安區將繼續把鄉村旅游的規模做大、産品做精、環境做美、産業做強、實現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發展格局,打造以文化體驗和鄉村休閒為特徵的全域型旅游目的地,書寫鄉村振興的詩篇。(葉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