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大環線”補齊最後一塊拼圖-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4 10/12 08:20:00
來源:安徽日報

“皖南大環線”補齊最後一塊拼圖

字體:

  10月11日,宣績高鐵正式開通運營,首趟列車G9298次從安徽寧國南站開出駛向安徽宣城站。本報通訊員 李曉紅 攝

  10月11日,在寧國南站,宣績高鐵首趟列車的乘客拍照留念。本報記者 徐旻昊 攝

  10月11日,宣績高鐵開通運營,這段100多公里的高鐵線開通有何特殊意義?

  皖東南高鐵的一小段,帶來了宣城市“縣縣通高鐵”,意味着皖南“大黃山環線”完成最後一塊拼圖。皖南高鐵線網趨於完善,為皖南地區加快建設大黃山世界級休閒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以及加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帶來先機。

  告別“南轅北轍”的旅程

  在蕪湖工作的潘先生老家在黃山歙縣,每次回老家,他總要乘高鐵先“北上”到巢湖東站,再換乘高鐵“南下”,如果一切順利,全程也要兩三個小時。

  潘先生之所以“南轅北轍”,是因為蕪湖南下之路還存在梗阻。打開安徽鐵路網規劃圖,皖東南宣城與黃山兩個市雖是近鄰,但彼此之間並不通高鐵。通過普速列車,兩地的行車時間在4個小時以上。而在宣城之北的蕪湖,自然也沒有南下的捷徑。

  10月11日,隨着宣績高鐵的開通運營,皖東南的一大段鐵路梗阻打通,馬鞍山、蕪湖、宣城、黃山實現高鐵一線連通,皖南大環線的最後一塊拼圖補齊。

  “宣績高鐵開通後,宣城市區至寧國用時從公路交通60分鐘左右縮短為高鐵17分鐘,宣城至績溪北站間最快39分鐘可達,較目前經皖贛鐵路運行的普速旅客列車壓縮1小時46分鐘,大大拉近了宣城市區與寧國、績溪之間的時空距離,為沿線人民群眾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宣城市鐵路建管中心副主任葛小雷&&,宣績高鐵通車後,宣城市高鐵達到5條。全市7個縣(市、區)全部覆蓋高鐵站,真正實現“縣縣通高鐵”。2024年年底,滬蘇湖高鐵通車後,宣城市將實現與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長三角主要城市1小時通達。

  高鐵紅利,受益的不僅僅是宣城,對於馬鞍山、蕪湖等地也是重大利好,意味着這些城市南下之路更加暢通便捷。特別是省域副中心蕪湖,長期以來與黃山市之間沒有直達高鐵。直到今年4月份開通了池黃高鐵,才能通過池州站繞行通達黃山。而隨着宣績高鐵的開通,蕪黃間高鐵將壓縮至1個半小時以內,票價也將大幅降低。

  “宣績高鐵開通前,宣城至黃山沒有直達車次,馬鞍山、蕪湖至黃山需要繞經池州折返。宣績高鐵運營後,將溝通商合杭高鐵與合福高鐵,形成馬鞍山、蕪湖、宣城至黃山城際快速通道,進一步完善皖東南鐵路網布局。”安徽省發展改革委鐵建辦副主任付佳佳&&。

  宣績高鐵是繼池黃高鐵之後,安徽年內開通運營的又一條高速鐵路。它打通了宣城、蕪湖等周邊城市南下黃山,乃至江西、福建兩省的快速通道,進一步完善區域路網布局,縮短蘇皖贛等地時空距離,對打造“軌道上的長三角”,開發沿線旅游資源,推動大黃山世界級休閒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

  老牌“全國百強縣”終圓高鐵夢

  21歲的胡軒睿今年剛從中國科大少年班畢業,聽説老家寧國市通了高鐵,他立馬高興地轉發朋友圈。

  胡軒睿告訴記者,大學四年經常往返於合肥和寧國。“之前每次從家到學校,要先坐一個多小時的大巴去宣城,再轉乘高鐵,前後要花兩三個小時。宣績高鐵一通,我就能坐高鐵從寧國直達合肥,一個多小時,多方便!”

  寧國位於安徽省東南部,毗鄰浙江杭州、湖州,是老牌全國百強縣,現有8家上市公司,經濟實力雄厚,GDP總量長期位居宣城各縣(市、區)前列。但高鐵卻一直是這個經濟強縣的短板。

  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初,皖贛鐵路就已鋪設到寧國,近年來隨着周邊高鐵路網的日益完善,作為普速鐵路的皖贛鐵路客運業務日益萎縮。很長一段時期以來,寧國南部鄉鎮的人往往會前往較近的績溪北站乘坐高鐵,城區和北部鄉鎮的人則選擇前往宣城市區乘坐高鐵,寧國早日能有自己的高鐵站,成了當地群眾最大的期盼。

  宣績高鐵通車後,寧國正式邁入高鐵時代,寧國人也終於有了自己的高鐵站——寧國南站。不僅群眾出行更加便利,也將為當地經濟發展插上翅膀。

  詹氏山核桃是寧國本土的著名品牌,10月10日,安徽詹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詹權勝接受媒體採訪時&&:“過去,交通是寧國發展的短板。宣績高鐵的開通,對企業來説是一個全新的發展契機,意味着更廣闊的市場、更便捷的物流、更頻繁的交流。”他希望抓住高鐵機遇,與高鐵物流建立更廣泛的合作關係,優化産品的配送路線和時間安排,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敬亭山景區游客接待量超過10萬人次。宣城市敬亭山旅游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偉介紹,宣績高鐵開通,打開了宣城的南大門,未來會有更多游客過來,將為景區帶來更多人氣,為宣城旅游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葛小雷認為,今後宣城將更好地發揮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橋頭堡作用,利用緊鄰滬蘇浙的區位優勢,高效承接長三角地區的産業轉移,吸引更多的投資和技術流入,加速推動宣城産業升級和轉型,特別是在新能源、高新技術、電子信息等新興産業領域將迎來很好的發展機遇,為當地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長三角高鐵第一省”的進擊

  這一輪高鐵大建設項目陸續建成運營,徹底刷新了皖南地區的交通格局,基本實現了北上、南下、東進、西聯。

  隨着宣績高鐵的開通,皖南地區16個縣(含距離主城區較遠的灣沚區、繁昌區、黃山區)通高鐵。

  皖南“大黃山環線”也由此形成閉環。宣績高鐵與已經開通的合安、商合杭、杭黃、昌景黃、池黃高鐵銜接,構成合肥—蕪湖—宣城—黃山—池州—安慶—合肥旅游環線。“大黃山環線”正式運營後,安徽省將實現打通“一條線”連起“一個圈”的區域聯動效應,對進一步拉動大黃山區域經濟發展,支撐大黃山世界級休閒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來,安徽省高鐵建設突飛猛進,先後建成京滬、合福、寧安、杭黃、商合杭、合安、安九、昌景黃、池黃高鐵等一批重大項目。隨着宣績高鐵的開通,安徽鐵路運營里程達到5737公里,其中高鐵運營里程達2773公里,位居長三角第一,穩居全國前列。

  在國家高速鐵路網規劃的“八縱八橫”主通道中,有“兩縱三橫”5個通道經過安徽,包括縱向的京港(&)、京滬通道,橫向的陸橋、沿江、滬昆輔助通道。

  目前在安徽境內,已建成京滬、商合杭、合福、合安、杭黃等10條國家路網幹線,高鐵已經覆蓋全省60%以上的縣,開通合肥至全國24個省會(直轄市)城市和140多個地級市直達高鐵動車,以合肥為中心、以高速鐵路為骨架、以普速鐵路為基礎的現代化鐵路網布局基本形成,安徽在全國鐵路網中的樞紐地位進一步凸顯。

  “未來幾年的建設重點,將在貫通國家幹線、完善長三角地區及省內城際鐵路網基礎上,聚焦補網強鏈,着力加強線網互聯互通水平,完善多層次軌道交通客運體系和提升鐵路網貨運能力。”付佳佳&&,結合國家中長期鐵路網和“十五五”鐵路規劃研究,安徽謀劃提出一批儲備項目,2030年前擬新開工合肥—溫州、合肥—安康(南信合段)、揚州—馬鞍山、南京—宣城、阜陽—黃岡等重點項目。

  作為安徽首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企業,安徽省投資集團承擔保障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引領工業産業升級戰略任務。2004年以來,先後參與出資建設40余個鐵(公)路項目,目前參與投資建設我省鐵路項目11個,安徽境內里程約1100公里,總投資超2000億元。

  安徽省投資集團鐵投公司負責人&&,未來將着力抓項目、穩投資、增動能,加快推進鐵路項目建設、全力保障鐵路資金需求、提升投資運營管理能力等,為加快“軌道上的安徽”建設貢獻力量。

  安徽的目標是,到2025年,全省鐵路總里程達到6000公里左右,其中高鐵3000公里左右。

  到2030年,鐵路運營里程突破7000公里,其中高鐵達到4000公里,鐵路網覆蓋90%以上縣,其中高速鐵路網覆蓋80%以上縣,基本形成省內城市之間1小時,至長三角城市2小時,至中部地區城市3小時,至京津冀和粵港澳大灣區及部分西部城市4小時通達的“1234”高鐵出行圈。(記者 范克龍 豐 靜 羅 鑫)

【糾錯】 【責任編輯:吳萬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