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9月8日報道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9月6日報道,中國預計於2028年前後向火星發射天問三號探測器,該任務比原計劃提前了兩年,而美國的火星取樣任務因重大延誤和預算大增而一直懸而未決。
天問三號任務總設計師劉繼忠5日在安徽省黃山市舉行的第二屆深空探測(天都)國際會議上&&,該團隊的目標是實現火星樣品返回地球。
報道説,對此,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太空政策研究員娜姆拉塔·戈斯瓦米&&,此次任務的時間表對此前預計的2030年發射進行了更新,這一變化表明,中國對自己有能力掌握這項複雜操作所需的技術越來越有信心。
戈斯瓦米還説,哪個國家首先成功完成火星任務,哪個國家就將成為太空探索領域的全球領導者。
她説:“這意味着這個國家已經具備了安全着陸、收集樣本、從火星發射火箭並將樣本運送到地球的能力。”
報道還援引香港大學天體物理學家昆廷·帕克的話稱,這個時間表“雄心勃勃”。
他説:“現在,中國很有可能擊敗美國,成為第一個從火星帶回樣本的國家。”
帕克與來自美國、歐洲、南非、泰國、巴基斯坦、阿聯酋和科威特等國家和地區的代表一起參加了此次為期兩天的會議。
他説,這次會議以“非常友好和慷慨的方式”表明,中國願意與其他國家合作並希望其他國家參與其月球和火星探測。
劉繼忠在5日的會議上解釋這項任務時説,將通過兩發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分兩次發射軌返組合體和着上服組合體。
他説,着陸、採樣、起飛和在軌樣本轉移將建立在以前使用的關鍵技術基礎上。這些關鍵技術曾用於嫦娥五號和嫦娥六號月球樣本返回任務以及天問一號火星着陸任務。
報道還説,這種“即取即走”的方式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不同。
自2021年以來,NASA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一直在探索火星耶澤羅隕石坑的一個古老湖床,它已經裝滿了25個樣品管,原計劃由“火星樣本取回”任務收集並送回地球。
但自去年9月以來,圍繞“火星樣本取回”任務的不確定性一直存在,當時一項獨立審查發現,該任務最高可能耗資110億美元,最遲要到2040年才能完成。
據報道,今年6月,NASA要求包括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藍色起源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內的七家航空航天公司提出“開箱即用”的概念,以時間更快、成本更低的方式取回這些樣品。
NASA&&,其目標是在本世紀30年代將這些樣本送回地球。
但是,由於火星探測窗口每26個月才有一次,所以這個時間表能否實現仍然存在疑問。(編譯/卿松竹)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來自月背的月球樣品安全着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