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桐城市市場監管局行政服務中心窗口,現場擺放着各種宣傳展板和宣傳手冊,匯集了餐飲店後廚規劃、投訴處理諮詢、證照辦理諮詢、電商廣告違法行為、個體工商戶安全生産須知等內容。
“雖然現在創業很方便,但我們也要做好入市輔導工作,避免創業者衝動和盲目入市,尤其是餐飲類門店,對於食品安全、開辦地點、經營範圍、空間布局等都有比較嚴格和細緻的要求,我們會給予‘證前指導’等專業化服務。”桐城市市場監管局註冊局負責人説,為增強新開辦企業合規意識,桐城市市場監管局選聘了10名首席合規官輪流坐診,根據不同類別的企業給予精準化個性化指導,幫助企業及時熟悉政策、準確理解政策、正確運用政策,為新設的市場經營主體加滿發展路上“第一箱油”。
社會信用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治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放眼長三角,共建“信用長三角”成為共識。不久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印發《推進共建“信用長三角”助力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高位推動長三角信用建設和一體化發展。
方案明確了共建“信用長三角”的重點任務,要求在信用信息共享應用、信用監管標準統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建設、信用監管大數據監測分析等方面下功夫、亮實招,推動共建“信用長三角”走深走實。同時,充分發揮長三角先行探路、引領示範作用,支持浙江率先開展平台數據開放共享、失信懲戒閉環管理創新試點,支持上海成立長三角信用監管大數據研究院等。
不久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今年上半年全國企業信用指數相關情況,安徽位列前五。
安徽省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説:“近年來,我們以信用合規建設、信用承諾管理、失信警示提醒、分型分類監管、包容審慎監管、信用修復服務等六項行動為抓手,深入推進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特別是今年以來,省市場監管局聯合省發展改革委創新開展‘信用助企行’活動,累計開展經營主體信用宣講培訓602場,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圍繞信用賦能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系統推進法治監管、信用監管、智慧監管,強化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三省一市將進一步提升信用監管一體化協作能力,加快推進信用監管制度機制創新,充分發揮信用監管基礎性作用,在信用信息共享應用、信用監管標準統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建設、信用監管大數據監測分析等方面,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記者 彭園園 實習生 吳文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