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下 豆腐故里-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4 08/25 14:57:45
來源:安徽省農業農村廳

八公山下 豆腐故里

字體:

  小蔥拌豆腐、皮蛋拌豆腐、麻婆豆腐、炸豆腐……如果來段傳統相聲貫口報菜名的話,豆腐菜絕對是一個非常適合的題材。

  八公山為豆腐製作之發源地,已為許多古籍載錄。最早正式記載此事的是元代吳瑞作的《日用本草》,書中寫道:“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在其名著《本草綱目》中也有同樣記載。

  八公山的豆腐製作工藝一直傳承至今。八公山區有“八公山”“興興”“吳氏”等老字號企業,近年來“豆福”“優豆坊”“豆留香”等新鮮血液不斷補充進來,2022年産值逾4千萬元,豆腐及其他相關的千張、腐竹、豆干等産品在保供本地的同時,銷往合肥、南京、上海等周邊城市。2011年“八公山”品牌獲得淮南市知名商標(2011年至2014年)、2014年7月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八公山”品牌2015年獲得“中國馳名商標”、2016年獲得首屆中國大豆食品節優秀産品獎、2022年獲得國家地理專用標誌産品,八公山下豆腐製作産業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豆腐宴:清湯白玉餃

  八公山豆腐不僅蘊含着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其美味的豆腐宴亦為其增色不少。“莫道豆腐平常菜,大廚烹成席上珍”,本地歷史悠久的豆腐宴,能讓食客深刻體驗到豆腐佳肴的絕妙之處。諸如“劉安點丹”“豆腐水餃”等菜品,各具特色。特別是“劉安點丹”,通過再現劉安點化豆漿為豆腐的過程,讓人們在品嘗美味的同時感受歷史。

  八公山豆腐細膩嫩白、清爽滑利、不碎不散,不苦不澀不腥,深受食客們的認可與喜愛。究其原因,八公山以多泉著稱,有七十二泉之謂,而本地的泉水也就是製作豆腐的上佳材料。同時淮南地區地處亞熱帶和暖溫帶的交匯地帶,氣候春季溫暖,夏季多雨,秋高氣爽。土壤肥沃,本地大豆也是製作生産豆腐的上等原料。北宋太平時節,壽春古城遍佈豆腐作坊;明、清時期,八公山下有陸家豆腐班、來家豆腐班、黃家豆腐班等多個豆腐生産世家。八公山區下郢村曾經家家挑燈磨豆,點火煮漿,異常紅火,是已有百年歷史的豆腐村,於2019年獲得國家級“一村一品”稱號。(王雨晴)

【糾錯】 【責任編輯: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