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質量發展|安徽蚌埠:水韻珠城打造“靚”眼名片-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4 08/01 15:00:24
來源:新華網

聚焦高質量發展|安徽蚌埠:水韻珠城打造“靚”眼名片

字體:

  新華網合肥8月1日電(湯陽 吳萬蓉 楊露露)夏日傍晚,位於安徽省蚌埠市龍子湖東南岸的“龍鱗疊水”景點,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眾多市民帶着孩子在戲水區玩耍。隨着龍子湖國家級“幸福河湖”項目建設完成,這裡成了市民避暑納涼的好去處,歡聲笑語蕩漾在龍子湖畔……

  近年來,從實施主城區淮河防洪交通生態綜合治理“靚淮河”工程,到建設龍子湖國家級“幸福河湖”,蚌埠市加快河湖系統治理保護,全面修復河道生態、提升城市品質,打造了“水清岸綠、河暢景美、人水和諧”的亮麗名片。

  悠悠淮河穿城過。新華網發 (陳昂 攝)

  從“治淮”到“靚淮” 繪就美麗生態新畫卷

  悠悠淮河綿延千里,從蚌埠穿城而過。曾經由於河道淤積、生態退化、亂耕散養、偷倒垃圾等問題,淮河一度成了蚌埠城市“臟亂差”的集中帶。如何讓淮河美起來、靚起來,成為蚌埠人民的共同心願。

  “作為生態環境開發融資&&,我們創新探索,將沉睡的水利資源變資産、資産變資本、資本變資金,破解生態環境治理資金難題,以解決過去主城區淮河段面臨的洪水下泄不暢、航運船隻擱淺、環境污染嚴重以及治理投入不足、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等一系列問題。”蚌埠靚淮河水利投資集團董事長冉凡榮説。

  2021年,蚌埠市將“靚淮河”工程作為工作主線,大力推進淮河蚌埠主城區段防洪交通生態綜合治理,圍繞“一川清、兩灘靚、三脈通、十景紅”的總體布局,採取河道疏浚、堤防加固、河灘地生態治理、交通體育設施建設等舉措,着力打造城市中心公園。 

  “靚淮河”北岸風光帶。(蚌埠水利局供圖)

  今年入汛以來,淮河流域迎來多次強降雨過程,持續時間長、累計雨量大, “靚淮河”工程遭遇考驗。“7月21日淮河吳家渡水文站水位達21.05米最高點時,被淹沒的部位只佔到靚淮河主體工程的20%,主要是沙灘、棧道和部分跨河大橋下面的紅色步道。我們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這個問題,所以採用了不銹鋼、鋼筋混凝土等材料和結構。”冉凡榮&&,“靚淮河”工程解決了河道分洪、泄洪、防洪、航運等問題,洪水退去後,第一時間組織人員進行了集中清理,兩岸風光帶恢復了往昔熱鬧。

  據了解,今年淮河第1號洪水過境,淮河蚌埠(吳家渡段)最大流量達8620立方米每秒,列歷史第3位,但最高水位比2020年低了0.22米,過境時間也縮短近9天。在流量基本一致的情況下,今年淮河蚌埠段的防洪壓力明顯小於2020年。這得益於“靚淮河”工程將河道由原來不足200米,拓寬到500多米,泄洪能力提高了30%左右。

  堅持政府主導和市場參與“兩隻手”協同發力,蚌埠市不斷探索水利投融資改革的新路徑,取得了顯著成效:“靚淮河”工程被評為全國首例“推進生態環境重大工程實施”典型案例,入選長三角“十佳創新”案例和安徽省“十大改革”案例。

  如今,站在蚌埠市朝陽路淮河大橋遠眺,淮河蜿蜒東流,河面寬闊,公園、綠地、棧橋、運動場沿河而建,“堤固、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城市中心公園從一張張圖紙變為現實。

  從“爛河汊”到“風景線” 塑造“人水和諧”新格局

  坐落在淮河之濱、地處南北分界的蚌埠,自古以産蚌、産珠聞名,素有“珠城”美譽,境內河湖眾多,共有13條河流、9大湖泊,為打造親水、樂水&&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在把“靚淮河”打造成“城市客廳”和“市民公園”之後,蚌埠市又充分整合資源,建設人水和諧的生態美景,把龍子湖建設成安瀾、生態、宜居、智慧、文化、發展的幸福湖。

  “沒開工之前,這裡大部分是成片魚塘,水沒法流動,水質也不行,亂耕亂種、偷倒建築垃圾現象時有發生,系統治理迫在眉睫。”“幸福河湖”項目經理孫空軍介紹,東南片湖濱帶生態修復及濱岸清水暢流工程是龍子湖國家級“幸福河湖”建設工程中的一部分,按照設計方案,原先不通的小河塘和溝渠等被打通,亂搭亂建、亂耕亂種等問題被一一清理,徹底解決了排水不暢、污水入湖的痛點。

  美麗的龍子湖畔。新華網發 (朱立勇 攝)

  開展岸線生態整治12.6公里、連通水系6.87公里、整治土地1131畝……歷時近一年,總面積約70公頃的“幸福河湖”項目完成了生態修復、濱岸清水暢流、底泥洗脫等工作,並建設有“金色沙灘”“龍鱗疊水”“花山疊瀑”等24處微景點,過去市民口中的“爛河汊”“垃圾場”搖身一變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打卡地”。據了解,自“龍鱗疊水”項目開放以來,已累計接待游客十萬餘人次。

  市民在龍子湖畔的金色沙灘玩耍。新華網發(金良巧 攝)

  “為推進龍子湖系統治理、保證項目順利進行,我們錨定目標,克服了前期規劃、資金籌措和土地徵遷等難題。”蚌埠市政協副主席、市水利局局長荀異然介紹,龍子湖“幸福河湖”建設項目,是蚌埠市繼“靚淮河”工程之後的又一個水生態治理項目,借鑒了“靚淮河”的工程經驗,讓老百姓“臨水、親水、近水、樂水”成為常態。

  從生態向好到産業向“新” 激發城市發展新活力

  “一水激活多業態”,通過生態系統治理、沿線路網建設、區域環境更新等一系列舉措,蚌埠市充分挖掘淮河生態經濟價值,推動人氣向沿岸集聚、商業布點向沿岸集中,有力撬動了沿岸商業、文化、觀光、健身、旅游等産業發展,加速從“隔河發展”向“擁河發展”轉變。

  “靚淮河”文藝演出活動現場。(蚌埠市水利局供圖)

  依託“靚淮河”26公里的歷史文化軸線,蚌埠市將當地的大禹文化、雙墩文化、鐵路文化、碼頭文化等,通過雕塑、主題公園等多種藝術形式融入沿線景點,沿着淮河岸線布局,聚力打造一批具有淮河文化特色、體現城市記憶的新地標,推動“網紅”變“長紅”。

  2024中國·蚌埠大禹龍子湖國際龍舟賽暨全國大學生龍舟公開賽在蚌埠龍子湖舉行。(蚌埠市水利局供圖)

  近年來,在打造美麗幸福河湖、構建人水和諧生態的同時,蚌埠加快調整發展方式,依託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蚌埠片區等&&,大力發展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等綠色産業,激發城市發展新動能。

  從綠色生態到綠色生産力,如今的蚌埠高質量發展底色越來越足,為吸引青年人才“來蚌埠、留蚌埠”增添了動力。7月22日,由共青團蚌埠市委、蚌埠市人社局共同舉辦的“雁歸珠城 青創未來”暑期青年人才蚌埠行活動拉開帷幕,長三角等地區41所高校的50名青年學子參觀重點企業、游覽特色文旅景點,領略宜居宜業宜游的蚌埠城市風貌。

  “‘幸福河湖’的建設,給我們帶來了滿滿的幸福感,希望畢業後,我能夠留在蚌埠,建設美麗的珠城。”蚌埠學院大二年級學生孫博學滿懷期待地説。

  “‘幸福河湖’是有效保護江河湖泊的重要抓手,也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具體體現,更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創造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現實需要。”蚌埠市委書記黃曉武&&。

  如今,一川清流穿城過、一湖碧水映藍天,昔日臟亂差的河岸變成了風景秀麗的“風光帶”,一幅河湖安瀾、人水和諧的新圖景正在珠城大地上徐徐展開。

【糾錯】 【責任編輯: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