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肥西:從製造大縣邁向智造強縣-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4 07/29 15:49:10
來源:《瞭望》

瞭望丨肥西:從製造大縣邁向智造強縣

字體:

  ◇截至2024年7月,肥西共建成258個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建成5G基站1207個

  ◇目前,肥西已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7家,高新技術企業802家,總量位居安徽省縣域前列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李松 王菲

  安徽合城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中試生産部實驗員調試發酵罐設備為發酵做準備(2024年7月15日攝) 周振元攝

  7月10日下午,在位於合肥市肥西經濟開發區的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淮1卡生産基地的車間內,上下翻飛的機器人正對江淮新一代輕卡進行焊接。伴隨着機器與員工的精密配合,每58秒就有一輛整車下線,詮釋着高效率的肥西製造。

  肥西,地處安徽中部、合肥西南、巢湖之濱,素有“淮軍故里、花木之鄉、工業新都、巢湖明珠”的美譽。2021年肥西縣GDP總量突破千億,達到1018.7億元,成為安徽省首個千億縣。

  2022年,肥西提出“十四五”期間着力打造千億規模的新能源汽車全鏈條、兩千億規模的高端智能製造和五百億規模的“産學研”一體化大健康等三大産業集群。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肥西這個曾以汽車製造、家電為基礎的製造大縣,正以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打造突破口,積極探索由“製造”向“智造”轉型的新路徑。

  “肥西經濟的快速崛起,核心在於産業升級,特別是工業升級。”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新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明文彪認為,三次産業中,肥西增長最快的就是工業。近年來肥西引進落地了一大批高新技術産業項目,在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産線、“三電”系統、IGBT芯片等方面形成了産業集群。

  以汽車産業為引領走工業強縣之路

  計劃總投資57.5億元、年産汽車配套玻璃400萬套及配件玻璃400萬片、年産值約60億元……4月8日,福耀集團安徽生産基地項目在合肥市肥西縣舉行開工動員會。

  産業集群的核心競爭力,離不開優質項目源源不斷的加入和迭代升級。此次開工項目填補了安徽高端汽車玻璃領域的空白。

  “汽車産業是肥西的發展基礎。”肥西經開區經濟發展中心主任潘盛介紹,“肥西經開區將依託新港南區,以江淮汽車、均勝安全、華翔電子、大眾一汽&&等汽車行業頭部企業為龍頭,以新能源汽車‘三電’、車身及底盤、內外飾、汽車電子、智能交互五大系統為重點,高質量打造國內一流的新能源汽車全産業鏈集群。”

  本刊記者梳理發現,地處江淮分水嶺的肥西歷史上是典型的農業縣,2003年則是肥西産業發展的分水嶺。

  2000年,肥西生産總值僅為20.4億元,其中第一産業的佔比高達45.5%,第二産業與第三産業的佔比為25.8%與28.7%。

  肥西在制定“十五”發展規劃時,首次提出“工業強縣”戰略,並將此作為優先發展戰略。2003年,肥西進入安徽省“十強縣”行列,第二産業比重也首次超過一産,其中工業佔比達32.6%,實現農業縣向工業縣轉變。

  “肥西能實現從農業大縣向工業強縣的轉變,與桃花工業園(肥西經開區前身)密切相關。”肥西縣投資促進中心主任張琳介紹,隨着桃花工業園1991年的開園建設,特別是2001年江淮瑞風商務車項目的入園,該工業園對肥西經濟發展的拉動效應不斷凸顯。

  2003年,在江淮汽車的帶動下,桃花工業園實現工業産值39.7億元,入庫稅金2億元,佔全縣工業産值的83.3%,財政收入的54%。

  2005年,桃花工業園確立以汽車及零部件生産為發展方向,建立“江淮汽車城”,吸引了包括江汽商務車生産基地、江汽轎車生産基地的投産,以及億恒、創佳等近30家零部件加工企業。這進一步推動肥西經濟的發展,當年肥西生産總值達到69億元,同比增長54.47%。

  到了2009年,肥西生産總值達到214.6億元,位居安徽省縣域經濟的首位。此後十二年,肥西生産總值不斷增加,並於2021年突破1000億元,成為安徽縣域經濟的領頭羊。

  截至2021年底,肥西汽車産業産值318億元,同比增長9.9%;佔全縣規模以上産業總産值的18.8%,全縣規模以上汽車生産及配套企業共54家。

  近年來,肥西緊緊圍繞新能源汽車“首位産業”,通過優勢零部件企業招引落地,不斷提高本地配套率,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

  2023年12月,坐落於肥西經開區的大眾一汽&&零部件有限公司SOP首輛底盤下線,標誌着大眾一汽&&零部件開啟全面量産,大眾新能源汽車底盤迎來“肥西造”。

  “目前,肥西集聚新能源汽車全産業鏈企業100多家,滿産産值可超1500億元,形成了整車、高端零部件、後市場全産業生態的發展格局。”肥西縣工信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倪飛説。

  産業轉型開闢新賽道

  除了傳統汽車産業外,肥西縣近年來又努力開闢戰略性新興産業與高技術産業新賽道,並逐漸成長為拉動肥西第二産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一方面,持續發力高端智能製造。

  按照肥西縣的相關規劃,“十四五”期間,將聚焦信息技術、智能家電、裝備製造和新材料四大領域,打造具有全國行業影響力的兩千億元規模高端智能製造産業集群。

  平均每15秒就有一台冰箱下線,年産值40多億元……在高端智能製造産業集群頭部企業TCL家電(合肥)産業園的生産車間內,機械臂循環往復地運作,運輸帶有序傳輸。倉庫外,大貨車有序停放,一台&TCL産品正在被裝箱,即將運往各地。

  “這是我們在行業內首創的全球唯一一個全無人智能立體倉,在看板上,倉庫哪有空位,哪是滿的,發貨的時候都能自動識別。”TCL家用電器(合肥)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榮升介紹,“全無人智能立體倉可以實現無人運轉,智能、省時省力,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除了全無人智能立體倉庫,TCL致力成為全球領先的智能科技公司。雙子艙洗烘護集成機T10獲2024德國iF DESIGN AWARD獎,超薄零嵌冰箱R540P12-DQ榮膺AWE艾普蘭優秀産品獎……

  “自落戶肥西以來,TCL一直加大産品技術創新,研發資金投入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長。”張榮升説。

  目前,肥西已有高端智能智造産業規上企業410余家,正依託新型片區、拓展區,以TCL、安利、泰禾智能等為龍頭,加大傳統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力度,加快布局智能家居、新材料、高端裝備等項目,重點打造高端智能製造産業集群。

  另一方面,大力打造“産學研”一體化大健康産業。

  合肥藥谷科技産業園是G60科創走廊唯一以生物醫藥為産業主題的合作示範園區,也是肥西發展大健康産業集群的主陣地。

  2023年10月29日,落戶合肥藥谷科技産業園的安徽合城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開業。“公司開業至今,總投入已達3000多萬元。”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文良柱説,“在營運成本中,研發資金佔80%。”

  作為肥西以基金投資重點培育的高成長性企業代表,合城生物聚焦慢性病領域未滿足的臨床需求,提供創新解決方案,提供生物藥研究與開發、抗體製備、檢驗檢測試劑盒開發等技術服務。

  在肥西,像合城生物這樣的生物醫藥企業正在集聚。目前,包括億帆醫藥、恩瑞特、華潤神鹿在內的5家藥品生産龍頭企業,以及11家藥品流通企業與近200家生物醫藥相關企業布局於此。

  立足肥西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2023年生物醫藥産業新簽約項目10個,協議投資額32.2億元。在百億母基金的加持下,肥西縣已設立産業基金22隻,形成總規模超203億元的基金叢林,助力肥西簽約大健康産業項目12個,項目總投資超118億元,推動肥西大健康産業加速邁進“黃金時代”。

  人才凝智聚力“智造”

  産業要發展,關鍵在人才。近年來,肥西始終把人才“第一資源”作為高質量發展“第一動力”,構建縣域人才柔性服務機制,助力肥西“製造”邁向“智造”。

  2023年年末,肥西常住人口100.5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0.1%,是安徽省人口凈流入的縣域城市之一。

  作為“安徽第一縣”,肥西人口吸附力有多強?2020年,肥西常住人口96.75萬人,此後三年凈增近4萬人。常住人口增速往往與經濟發展呈正相關,這意味着越來越多的人用雙腳為肥西的發展活力投下一票。

  2023年6月30日,在肥西縣舉辦的“七一”主題高層次人才沙龍上,文良柱拿到編號為0001的首張肥西高層次人才證書。令其驚喜的是,團隊裏3位年輕人也獲得人才認定。

  當天,像文良柱一樣得到高層次人才認證的共有109位,主要分佈於新能源汽車、高端智能製造、生物醫藥大健康等三大“戰新”産業企業中,其中既有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者,也有大型企業公司高管,以及各領域專業技術工作者和生産一線高技能人才。

  肥西縣委人才工作局副局長張星陽介紹,肥西依託“智慧肥西”&&打造人才碼服務體系,為高層次人才及其親屬提供20項服務事項,涉及85個應用場景,成功將人才“綠卡”裝進手機裏。

  “目前入庫建檔高層次人才已有1500多人,這些高層次人才及其親屬能享受免費停車、免費觀影、免費旅游等暖心服務。”張星陽説。

  2024年7月,第九屆肥西“創智匯”再聚風雲,129個海內外人才項目即將同&競技。前八屆“創智匯”,累計引育181名高層次人才。引進創業項目44個,2023年實現産值4.5億元(畝均産值約769萬元),從中培育出高新技術企業15家,省專精特新企業2家,規上企業4家,培養出省市領軍人才項目8個。

  之於人才,肥西吸引力磁場不斷升級。近年來,從租購房補貼到崗位補貼,從子女教育到醫療服務,肥西為高層次人才量身定制了一攬子的保障政策。

  肥西縣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中心主任劉玉傑介紹,肥西通過推進行政審批“一局一章”改革,項目審批平均耗時降幅超40%。此外,還推進縣級政務服務事項下沉至企業聚集園區,打造“10分鐘”政務服務圈。

  行政審批改革、“領辦代辦”“局長服務員”“節點工作法”“政企面對面”“拿地即開工”……近年來,肥西一系列創新措施接續推進,通過全生命周期服務,匯聚起強大力量,吸引更多企業入駐肥西。

  “這座城市的人們非常友善,各種基礎設施也很棒,我很高興能來這邊工作三年。”來自德國的大眾一汽&&零部件有限公司質保經理賽爾坦·多甘告訴本刊記者。

  人才匯聚極大地激發了肥西的創新活力。截至2024年7月,肥西共建成258個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建成5G基站1207個。目前,肥西已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7家,高新技術企業802家,總量位居安徽省縣域前列。

  (《瞭望》2024年第31期 )

【糾錯】 【責任編輯:吳萬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