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駁的紅墻黛瓦、素雅的現代設計、厚重的年代印記……近日,由合肥市委人才工作局組織的人才采風活動走進肥西縣銘傳鄉聚星糧驛1953園區,一幢幢融合了歷史與現代風格的建築物映入眼簾。據悉,該園區是利用當地老糧站改造而成,打造集三聯書店、鹿鳴劇場、星空營地、種子博物館等諸多業態於一體的民宿集群。
聚星糧驛1953園區圖。肥西縣委組織部供圖
“項目開展後,當地政府幫助我們推廣宣傳、舉辦活動,還成立安徽紫蓬山民宿學校,通過校企合作為我們引進了一批‘90後’‘00後’民宿人才,良好的人才環境堅定了我留在這裡發展的信心。”園區負責人王宇嬋説。
三年前,王宇嬋辭去了高薪工作,抓住肥西縣大力發展民宿産業、打造紫蓬山民宿品牌、促進全域旅游發展和鄉村振興的機遇,擔任聚星糧驛1953項目負責人。據介紹,自2023年5月開業以來,園區已累計接待游客10萬人次左右。
近年來,肥西縣加快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縣戰略,從政策制定到資金扶持,從人才引育到人才服務等,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創新,打出了一連串“組合拳”。大量青年人才自此扎根肥西、建設肥西。
在距離銘傳鄉30公里外的柿樹崗鄉廖渡村,有一家創立於2013年,從事水産苗種繁育、水産養殖、休閒漁業、技術服務的新興産業公司。該公司創立者舒偉已扎根這裡11年。
舒偉在進行水質檢測工作。肥西縣委人才工作局供圖
“創業以來,當地政府和高校院所給了我很大的支持。”舒偉説,尤其在2022年,當他察覺到鱖魚作為特色魚種具有較大的潛力後,便向安徽農業大學的專家表達了建設鱖魚苗種培育基地的想法。不久,由肥西縣農業農村局、安徽農業大學與達維水産養殖公司三方共建的肥西縣首家“特種水産實驗站”正式掛牌。如今,舒偉和他的公司正聚焦水産種業,創新研究泥鰍、鱖魚人工繁育等關鍵技術,致力於科技成果轉化,並通過數字漁業為養殖戶提供專業化服務。
此外,為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創新創業,肥西縣依託“智慧肥西”&&打造人才碼服務體系,為高層次人才及其親屬提供20項服務事項,涉及80多個應用場景,用“微服務”優化青年人才服務“大環境”。據悉,自人才碼推出以來,已為近千名人才及親屬提供6000余次免費或優惠服務。
“今年以來,肥西已集聚高校畢業生1.1萬人,同比增長超130%,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正在肥西這片創新創業熱土上挑大梁、唱主角。”肥西縣委人才工作局工作人員介紹。(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