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走進安慶市懷寧縣石牌鎮保湖村,一排排鋪滿水草的網箱,一方方佈滿網箱的魚池,鋪展出別具一格的鄉村畫卷。
村民汪結琴一邊給鱔苗喂食,一邊説道:“我家共有1000多口網箱,這兩年的行情非常好,每年的總收入都能超過100萬元。”
石牌鎮保湖村與望江縣高士鎮毗鄰,背靠皖河,氣候和土壤俱佳,非常適宜養殖黃鱔。保湖村黨支部書記汪祝燕介紹:“我們村內現有黃鱔養殖戶35戶,養殖面積超過1000畝,投放量在48000箱左右。村裏為了發展集體經濟,整合陳家墩自然村莊閒置的坑塘水面60余畝,今年也開始發展網箱養鱔産業,目前池塘塘口整治工作已全部結束。”
黃鱔肉質細嫩、味美刺少,也被譽為“軟黃金”。2011年,保湖村村民汪結春就看中了黃鱔養殖的商機,帶頭進行養殖。“其實,黃鱔養殖經歷了一波三折。一開始,我們採用稻田埋網法養殖黃鱔,需要勞力多,魚病也不好防,産量根本上不來,遭遇了巨大的壓力。”汪結春回憶説。
之後,汪結春摸索出能大幅增産的“網箱吊養法”,讓黃鱔的産量增長了近兩倍。“黃鱔投苗時對氣溫、水溫有嚴格要求。6月份前後,水溫達到28攝氏度左右就可以投苗,只要在一週內不死,保準會有個好收成。” 汪結春説起養殖之道滔滔不絕。
産量上來之後,為了使保湖黃鱔走得更遠,汪結春又牽頭成立了懷寧縣保湖水産養殖專業合作社。目前,該合作社“網箱養鱔”超過200畝,成品黃鱔銷往上海、南京、合肥等地,每年總銷量達30多萬斤,年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
為了將這一“軟黃金”産業做大做強,懷寧縣石牌鎮對村民養殖場地、用水、用電等方面進行協調,在技術方面,派水産技術推廣站的技術人員深入養殖水塘,和水産養殖戶一起解決問題。
“鄉村振興離不開本地産業的振興,作為村民致富之路的切入點,我們將加大馬力,集中精力,加強地區合作,融入科技動力,爭取項目扶持,將本地的資源優勢與特色産業有機結合,使‘網箱養鱔’成為真正的‘軟黃金’産業。”石牌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周陽海&&。(錢續坤 汪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