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大黃山世界級休閒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的紮實推進,安徽省鄉村旅游業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涌現了一批“網紅”旅游村。
西溪南村就是其中之一,西溪南村位於黃山市徽州區西部,常住人口近4000人,是中國傳統村落、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全省美麗鄉村重點示範村、省特色景觀旅游名村,距今已有1200年。近年來,西溪南古村落旅游持續火爆,初步實現了從“網紅”到“長紅”的蛻變。
加強古村落保護利用,挖掘自然、人文的特色肌底
作為歷史悠久的傳統村落,西溪南村至今仍保留着老屋閣及綠繞亭等100余棟明清建築、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徽州堨壩等歷史遺存,厚重的文化和絕美的生態成為該村發展鄉村旅游最大底色。
當地堅持規劃先行、保護優先,編制&&《西溪南傳統村落保護髮展規劃》《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西溪南鎮旅游發展規劃》等規劃文件,按照“微改造、精提升”思路,全面推進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實施古村落生態修復、古建築單體保護等項目,嚴格把控村莊建築風貌,努力尋求“保護優先”與“創新活化”之間的平衡,修復古建築古民居80余處,有效保護了村落肌理和古韻。
堅持開放有序,呈現包容、創意的舒適體驗
西溪南對標大黃山世界級休閒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以游客視角做好服務文章,努力呈現令人嚮往的“詩和遠方”。
在發展之初就堅持不收門票,以開放姿態打通了游客和古村落的阻隔。
在社會資本招引方面,堅持古建築古民居的重新開發利用和文創業態運營相結合。目前,村內發起古民居保護利用項目36個,吸引社會資本2.6億元。立足文化底蘊,加強創意要素招引,吸引了一批知名的設計師、藝術家,形成文創業態33處,推出了楓楊文創市集、森林音樂會、實景文化探游等主題活動,形成了一批農文旅體融合體驗的新鄉村空間。
堅持業態共生,營造真誠、互動的發展空間
共生是持久發展的關鍵密碼。西溪南村強化人才招引,緊抓“逆城市化”和黃山高鐵北站開通機遇,招引一批回歸農村、找尋鄉愁的城市創客,投資興辦特色民宿、研學基地、藝術空間、設計機構、咖啡廳等業態,引領了一批外地人來鄉創業,帶動了一批本地人投入鄉村旅游,共同成為發展的參與者和受益者,解決了鄉村旅游“誰來幹、怎麼幹”的問題。
秉持“人人都是迎客松”的理念,該村充分發揮城市創客、返鄉人的智力優勢和能力特長,組建創意社群,廣泛聽取意見建議,選聘新鄉賢、美學顧問參與治理和建設,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凝聚了鄉村振興合力。據統計,2017年以來,西溪南村已累計吸引創新創意人才近百人,打造了研學基地、設計師交流中心等,建成各類民宿71家,吸納當地創業、就業400多人,年旅游總産值超4000萬元。
堅持立體傳播,構建多元、高效的出圈氛圍
在網絡快速傳播、文旅深度融合的當下,西溪南打出了一套“組合拳”,讓更多人從不同層次了解西溪南。
一方面,突出活動引流。去年以來,先後承辦各類活動25場次,用好“世界會客廳”“一座與世界對話的小鎮”等品牌,承接國際學術交流活動,推出了國際籃球賽,舉辦了中國民謠節、鄉村旅游節等活動,熱度爆點不斷刷新。
另一方面,加強立體化宣傳推廣。堅持主流媒體“定調”、自媒體“引流”、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多條腿走路”。邀請眾多流量博主、網紅達人打卡,多次上榜微博、抖音熱榜。“老外講故事 相約大黃山”走進西溪南,小紅書、抖音短視頻等自媒體已成為對外形象傳播的重要載體。(張海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