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郎溪縣積極探索社會實踐新思路、新方法,着力在機制建設、活動載體、綜合服務、實踐成效上下功夫,全方位、高標準、高效率服務社會實踐。
突出進度,強化機制建設。召開實踐點位協調會,持續優化特色路線。發揮青年聯合會凝聚各界青年的組織優勢,組建新農人、青年企業家、社會公益組織“實踐聯盟”,新開發實踐點位6個,使實踐點位思想性更加鮮明,開放性更加多元,實踐性更加凸顯。同時推行“1+1+N”包聯機制,即1名縣級團委幹部結對1名團隊負責人,幫助對接N個實踐單位,組建“小專班”個性化服務實踐團隊,構建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指導體系,保證具體業務專人指導、包聯團隊專人服務、實踐管理專人負責。
突出特色,強化活動載體。立足青年需求、個性特徵、興趣所向,為青年學子提供集宣傳教育、技能培訓、文化體驗等多元融合的一體化服務。現已推出爵士、美粧主題青年夜校及“團郎溪縣委logo徵集”等系列活動,開展學習研討、志願服務、青年聯誼等活動10余場。
突出保障,強化綜合服務。制發《溫馨提示》,涵蓋吃、住、行等各類基礎信息,讓來郎實踐學子就餐安心、住宿舒心、出行省心。聯合各單位擬定《2024年大學生社會實踐點位開放表》,每週一更新,公布40個實踐點位可參觀時間,確保精準對接。結合實踐團隊專業屬性,在創新産業發展、醫療衞生、文旅宣傳等行業領域逐個篩選,將學術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實現實踐目標與調研點位的精準匹配。比如,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開展“愛心義診”進社區活動,合肥工業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認領“黃酒生産工藝優化”課題等。
突出試點,強化實踐成效。郎溪經濟開發區十字園區與安農大輕紡學院開展産學研合作,積極協調企業與研究生之間的合作。鼓勵企業為研究生提供實踐基地,讓研究生們能夠在實踐中深入了解産業需求和技術瓶頸。目前,校地雙方簽署了科技小院共建協議,學院與四家企業就可産業化項目進行了深度交流,部分項目已初步達成合作意向。(馬淑慧 王邦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