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運載千秋丨安徽宿州:擦亮“運河古城”名片-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4 06/27 09:38:27
來源:新華網

何以中國·運載千秋丨安徽宿州:擦亮“運河古城”名片

字體:

  今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10周年。近日,由安徽省委網信辦、安徽省文物局主辦的“何以中國·沿着大運河看安徽”系列網絡傳播活動走進宿州市,感受這座“運河古城”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時代脈搏。

  仲夏時節,走進宿州市新汴河景區,綠意撲面而來。新汴河碧波蕩漾,博物館游人如織。

  據了解,新汴河景區始建於2012年,依託具有千年歷史的古汴河及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重新開挖的新汴河而建。主景區文化結構呈“一點兩線”式布局,“一點”即新汴河本幹源頭大型標誌性建築“遠航”,也就是汴河博物館。“兩線”即北岸歷史線和南岸民俗線,北岸展示從古至今發生在宿州大地的歷次著名戰爭及戰爭文化,南岸則展示宿州古樸莊重、源遠流長的人文和民俗文化。

  “每天都有許多市民過來散步、跳舞、騎行,尤其在晚上,人格外多。”景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景區已成為集防洪蓄水、生態科普、文化娛樂、休閒健身、觀光旅游等功能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景區。

  同樣是在這座“運河古城”,宿州市大運河歷史文化保護項目(一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

  據了解,該項目西起京&高速,東至西昌路,在保留原地形地貌的基礎上進行建設,全長約3.1公里,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大運河博物館、古運飛虹、運河故道、運河書院、非遺合集、活力水岸、文創産業園、古運童趣等八景。

  “預計今年10月1日,大運河遺址公園——宿州市大運河歷史文化保護項目(一期)將全面對外開放。屆時,市民能夠在這裡傾聽運河故事、感受非遺體驗、體驗文創互動。”該項目負責人介紹。

  一路向東,來到隋唐大運河通濟渠泗縣段(泗縣俗稱古汴河),循着鎮水神獸的“目光”向前方望去,千年前的隋堤煙柳之景依稀可見。

  作為隋唐大運河安徽段唯一一處有水的河段,大運河泗縣段至今仍有有水河道約47公里,其中運河原有故道28公里,依然保持着較為原始的歷史風貌,一度被稱為中國現存最完整的“活態運河”。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為實現大運河泗縣段的保護傳承利用,近年來,泗縣先後對大運河沿線環境進行整治提升,實時開展大運河段沿線監測管理工作,統籌推進泗縣大運河文化帶相關建設。

  隨着泗縣隋唐大運河博物館等一批文旅項目陸續完成,泗縣每年通過以運河文化為主題的文旅活動吸引游客達10萬餘人次。

  悠悠運河,一脈千年。今天的宿州,在運河文脈的滋養下,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生態環境優美,正不斷擦亮“運河古城”的城市名片。(張海歆)

 

【糾錯】 【責任編輯: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