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稻米“鏈”起一個産業-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4 06/26 17:21:08
來源:安徽省農業農村廳

一粒稻米“鏈”起一個産業

字體:

  近年來,王仁和米線依託自身發展優勢,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用一張張訂單與種糧戶結成利益共同體。2024年,王仁和米線計劃簽訂高端米線原糧水稻“訂單農業”收購合同5萬畝,目前已完成簽約3萬畝,分佈在肥西、廬江、巢湖、壽縣、舒城等地,肥東、定遠、長豐等地的訂單簽約正在推進。

  每年開春後,王仁和米線便開始與農戶簽訂産銷訂單,提供優質稻種,通過與農業科研院所合作,為稻農提供技術指導,以肥西為中心,向外輻射至周邊多個縣市,打通産銷“最後一公里”。

  水稻還未種,訂單先“上門”。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農民只要種好地,秋糧就能賣上好價錢,“我們簽訂合同保底價格,如果遇到市場行情波動,市場價格超過保底價,我們公司按市場價格收購,讓農戶放心種植。除此之外,雙方簽約後公司就支付産品總價值的10%作為定金,助力農戶開展種植生産工作。”王仁和米線訂單種植負責人陳永國介紹,公司的訂單種植政策非常優厚,因此種植戶積極性非常高。讓種植高收益,農民得實惠,實實在在給農戶吃下了“定心丸”。

  “所謂訂單農業,可不僅是簽約、收糧這麼簡單。”陳永國説,過去一家一戶分散種植,沒法做到標準化,很難保證稻米品質,通過訂單把大夥集中起來,可以幹成一家一戶幹不成、幹不了的大事。所謂“大事”,正是實施標準化生産。比如,在稻田裏安裝了生物殺蟲卡、太陽能殺蟲燈、害蟲性誘自動誘捕器等生物防控裝置,種植香根草等植物,以蟲殺蟲、以草治蟲,保護稻田生態。

  

  如今,通過對農戶的技術指導,推行綠色生産,合作社從育苗、插秧,到病蟲害防治及田間管理,每個環節都有相應的標準,通過科學的管理,稻米的品質越來越好,從而讓米線的質量得到保證。

  從種子、農機等農資産業到中游的水稻種植、稻穀的收購、儲存及運輸,再到稻米精深加工成米線食品,走上千家萬戶的餐桌。一粒大米“鏈”成一個産業,王仁和米線不僅賦予了農産品更強的競爭力、更高的附加值,還推動了優勢資源向産業鏈上下游延伸,走出了一條從田地到餐桌的高質量發展新“稻”路。

  接下來,王仁和米線將繼續依託産業發展優勢、用好科技創新之筆,不斷優化、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現代化經營發展體系,不斷創新、追求卓越,推出更多綠色健康的高品質産品,讓國民餐桌更美味、更健康、更安全。在糧食産業發展新階段,培育壯大行業新質生産力,既是當務之急,又恰逢其時。(葉禮凡)

【糾錯】 【責任編輯:周雨濛】